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制度?材料四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4)你更赞赏西周和秦朝哪一地方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理由充分,有史实依据)
2023-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了2000多年,维护和巩固“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提炼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运用这两个朝代的史实各一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5)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政府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2023-10-2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湘潭县江声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明显差异。从权力来源看,中国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西方则较早产生民主政治。从治国方略上看,中国的君主大都显著受到儒家“德治”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则在法制传统上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从对外政治关系角度看,中国有着友好包容的外交传统,西方则表现出鲜明的征服和扩张的特点。

——摘编自杨伟民《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差异探微》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制度学习进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1840—1910年间以戊戌变法为标志的第一次浪潮;1911—1921年以来以中华民国成立为标志的第二次浪潮;1921—194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而这之后,新中国结合马克思理论、他国经验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国情,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治理体系。

——摘编自黄振乾《制度学习与制度变革》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中西方历史,选取材料中的两个角度各选一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引领近代三次制度学习浪潮的先锋人物。结合一例史实对材料中化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023-06-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1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出土)图2“汉并天下瓦当”(陕西临潼出土)

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载:“汉……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材料四: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

著作

观点

翦伯赞

《秦汉史十五讲》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上册》

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
(2)史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能从图2文物的出土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上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不得照抄原文。
2023-12-0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鉴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材料中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探究二:科举篇】

材料二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意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举中的徇私舞弊。”


(2)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探究三:经济篇】

材料三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3)由材料三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南宋初期能够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四:文化篇】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中国诗词大会》中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五:疆域篇】

材料五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5)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的。
2020-03-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东平县乡镇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独具特色的文明。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经过近三百年的纷争,到战国时期还剩下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经过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的中华文明,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实际上却已远不限于秦汉时代的旧的汉族传统内容,而是包含了由众多少数民族输入的,大量成份复杂的营养,从而变得更为清新艳丽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只有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

——摘自李凭、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1)材料一所述“诸侯纷争的现象”最终是如何结束的?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结束此现象的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达成“精神空间凝聚”的典型措施。
(3)下图历史现象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请你分别阐述图中两种现象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列举孝文帝改革的两项具体措施,证明材料四中划线观点。
(5)综合上述探究,概括中华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2023-03-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少年时师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6岁时代父统治马其顿。公元前334年起率军东侵,到公元前324年西撤为止,亚历山大在13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亚历山大东侵时,许多城市被劫掠一空。但是,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它们起初只不过是军事要塞,后来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中华书局《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此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街。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统一岭南。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据林若初《秦始皇全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关于秦始皇,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第二种,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024-01-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组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历史。

材料二 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著作观点
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国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阅读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从文字、制度等方面)
(2)从材料二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023-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②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④戚继光抗倭,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生命安全和祖国的海疆安全。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荷兰殖民侵略势力。


(1)将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
●建立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_____
●中央政府对边疆进行管辖,维护了边疆稳定,巩固国家统一:______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统一:______

材料二:中国古代王朝形势图、疆域图



(2)将材料二中的地图按时间排序。(1分。写序号)结合所学,写出排序的理由。

材料三:1988年,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1995年,白寿彝在《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一文中提出:在统一的发展过程中间,“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他们对历史上的贡献,都有可能对历史上作更多的贡献。

——摘编自陈永亮《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3)分别概括材料三中两位学者的观点。
2023-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5)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1-05-17更新 | 4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