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1 道试题
1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传》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秦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

【巩固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第一个图片所示信息,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哪一学派的思想?
(4)依据材料三第二个图片所示信息,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亡国篇】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2-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城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国家治理的发展

材料一   西周重要封国一览表

诸侯国第一代诸侯
鲁国周武王弟周公旦
燕国周武王弟召公奭
晋国周成王弟叔虞
齐国功臣姜尚
宋国商纣王庶兄微子启

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



克罍(lěi)


克罍(lěi)铭文拓片
【克铭文拓片译文】
周王说:太保(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君侯,管理和使用羌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社会等级,请把《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填写完整。克罍属于什么史料类型?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运用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二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保证了国家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二,对比分封制,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成为此后中国历代王朝沿袭的基本模式。“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中国从此以东方大国的雄姿屹立于世界。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秦朝采取了哪些开拓和经营边疆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依据史实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2024-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繁荣】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材料三   “汉兴……民失作业(失去土地),而大饥馑(忍饥挨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人吃人),死者过半。”经过数十年发展,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治世局面。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制度创新】

材料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六


材料七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对外交流】

材料八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骆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文化璀璨】

材料九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形成了各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民族交融】

材料十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1)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两个原始居民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受什么因素影响?(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汉初的经济状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经过汉初的发展,材料中的“治世局面”指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这些措施带来的什么影响?
(5)材料五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6)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请从高到低分别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等级。
(7)根据材料七,指出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并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影响。
(8)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对开通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为加强对这条“通道”的管理,西汉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条“通道”的作用。
(9)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怎么的历史地位?
(10)根据材料十,概括秦汉时期民族交融的特征及方式。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
4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   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于何时完成统一大业?
(2)材料二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请说出图二中的统一措施。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而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制度创新,巩固统一】

材料三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3)结合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4)综上所述,你认为从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6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日照市某中学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正在开展“透过千年历史,追寻秦朝足迹”活动,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百川归海势所趋

左图为收藏于陕西咸阳博物馆的秦朝铜权底部铭文,上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该诏令用哪一字体书写,并分析该铭文内容指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二     多措并举固统一

(2)上图为秦朝形势图,请从图中找出关于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三条),并就上图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建立的认识。
任务三   昙花一现终有时

秦朝的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3)写出下列史料分别反映的史实,并简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2024-01-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这一制度下,所有的诸侯都是一个区域世袭的统治者兼土地主人,他们对周天子有朝觐、纳贡与出兵助征的义务……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的袭扰。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诸侯国之中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楚、秦、晋开始称霸,国家政令取决于称霸的诸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后颁布敕令,全国的法律、铸币、度量衡、书写字体甚至还有车轴的长度都必须相同,以实现统一。

——【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制度”的名称并概括诸侯的义务。
(2)根据材料二、简述周平王“东迁于洛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楚、秦、晋始大”现象的客观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理地方的制度”的作用。
2024-01-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潭县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摘编自《三字经》

材料三: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这种传位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更替首领位置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描述的是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的“新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由材料分析这位皇帝是怎样治理广阔的国土的?这种方式和材料三描述的制度有何显著的区别?
2024-01-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四   战国时期诸侯国封建割据,混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材料五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六   秦始皇统一的部分措施图



(1)比较材料一、二、说一说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出西周采取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政治作用。
(3)材料四中所指的秦统一六国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统治制度?实行这一地方制度意义是什么?
(5)结合材料六,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制度并沿用后世?
(6)材料中所有政治制度实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4-01-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