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5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道、墨、法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思想学术领域“熠熠生辉”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材料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熠熠生辉”局面指的是什么?根据题文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秦始皇依据材料三中提出的理论首创了哪一套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
(4)四则材料中各学派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方略?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局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1-1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2022-11-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制度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3)材料三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11-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说明秦朝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中①处应填写什么?
(2)从图一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图二、图三分别表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统一措施?此外,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列举一项说明。
(4)你认为上述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至少从两个方面说明)
2022-11-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秦王”是指谁?“秦王扫六合”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如下图



(2)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统一后的全国通用文字和标准货币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四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天下战乱不断的根源是什么?秦始皇为克服这种弊端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五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六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五中“防胡万里城”的东西起止点在哪里?
(5)你认为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6)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2022-10-2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材料二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材料中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种“和谐”?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实现?
(4)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材料二: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材料四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具体表现。
2022-10-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句


(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回答“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和地位,秦王创立了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曾采取“四个统一”,根据所学回答这“四个统一”分别指什么?
2022-10-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材料二: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相似的作用。
(2)依据材料内容,指出材料一中的“诸侯”和材料二中的“郡守”在权力方面有哪些区别?
(3)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制度之间的关系。
2022-10-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国家大事完全听皇帝裁决。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三中的“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4)材料四中的军机处是有哪位皇帝设立的?简要评价此举措的影响?
2022-09-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