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文化

①文化学的奠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1871年首先使用了“文化”一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学论著,罗列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已有一百六十四种,此后尚有不少新提法,争议甚多。

②各种文化的定义虽有差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不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产品,本人认同广义的文化定义,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③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开始打打砸砸制造较为粗糙的“旧石器”,用以采集狩猎。一万多年前,人类学会了磨制更为精致的“新石器”,用以耕作畜牧。旧石器,新石器,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是最初的文化,最原始的文化。

④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对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加工改造的历史。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逐渐增强,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被“人化”的过程。五岳之一的泰山,在地质运动中历经沉浮,到三千万年前大体形成了今天的样貌,它当然是自古而然的自然物。《诗·鲁颂·閟宫》说:“泰山严严,鲁邦所詹(瞻)。”这是二千六百年前的颂诗,可见其时泰山已属鲁国,已在人类活动范围之内了,其后秦始皇确实上过泰山,有石刻为证,字是李斯写的。刻石已毁,今存最早拓本是宋代的,后世登泰山祭拜天地的君王甚多,文人雅士来游览的更是不计其数,山上有许多建筑、石刻。泰山是中国名山中,添加人文景观最早、数量最多的。泰山被严重“人化”了,泰山已是自然与文化的混合物。

⑤文化产生之后,与自然,与人类,共同构成了“世界”。但随着文化的迅速____,自然正在急剧萎缩。十九世纪的世界,被蒸汽机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世界,先是被内燃机,再是被核能和计算机更加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了。

⑥不过,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人类创造的某些文化,确实破坏了自然,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人类在不断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更必须增长管控自己创造力的智慧。我们不要忘了爱因斯坦的警告:人类现在面临的,要么是新的思维方式,要么是空前的灾难。

⑦那么新的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呢?我的体会是,了解、研究人类的文化史,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史,是一个极佳的途径。看看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人,到底创造了些什么,想想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反理的,哪些是非理的【注释】。在这之后,我们也许会明白,今天的人类,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


【注释】合理,即合乎理智;反理,即违反理智;非理,即不涉及合理与否。
1.根据文意,第⑤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是_____
A.传播B.膨胀C.发展D.融合
2.请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意答题。

4.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二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和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创造了文化。
B.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源于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C.随着机器的发明和运用,人类改变世界的速度越来越快。
D.本文能引起人们对于如何合理创造文化,改变世界的反思。
2021-05-03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增进学生对虹口的了解,深入感受虹口的地域文化,学校设计了“‘虹’色记忆——探访之旅”系列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链接一】

虹口境内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历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条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过去叫沙洪,沙洪和黄浦江交汇处被称为洪口,这就是虹口区名称的由来。


【链接二】

虹口有一种别样的文化气质。在近代出现的左翼作家联盟就诞生在这里;鲁迅、郭沫若、茅盾、萧红……大量的文化名人曾居住在虹口山阴路、多伦路一带。


【链接三】

虹口历史建筑精品荟萃,具有深厚的海派文化特色。在这片土地上,有曾被称为犹太人“诺亚方舟”的摩西会堂;有老上海的标志“上海大厦”;有曾经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还有见证上海百年沧桑巨变的“外白渡桥”……


【链接四】

虹口万寿斋的小笼包,在几代人心目中都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用筷子小心地夹起一个,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肉馅,沾一点醋,再咬开一个小口,冒着热气的汤汁顺着小口流到调羹上。

1.下列对【链接】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虹口曾经有众多河流,虹口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河流。
B.鲁迅、郭沫若、茅盾曾经居住在山阴路、多伦路一带。
C.虹口区历史建筑众多,而且具有深厚的海派文化特色。
D.虹口区万寿斋的小笼包曾经驰名上海滩,人人都吃过。
E.虹口万寿斋的小笼包具有皮薄,馅多,味道美的特点。
2.学校将举办“‘虹’色记忆——探访之旅”的摄影作品展,要求分别从四则【链接】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作品展的四个主题,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1)名字由来;
(2)___________
(3)历史建筑;
(4)___________
3.外白渡桥是大家探访时的热门景点,大家一致认为“历史建筑”这一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必须要有外白渡桥的照片,你是否认同?请阐述理由,至少两点。
2021-05-0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1·浙江杭州·一模

3 . 魏咏之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门自通。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既出,玄鄙其精神不,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其位,论者称之。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自通——联想到“造访”中的“造”,推断其义为“拜访、到”。
B.百日邪——回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推知“且”义为“而且”。
C.玄鄙其精神不——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众”义项中判断“隽”为“出众”。
D.未几竟其位——联系上下文“及居显位”和“卒于官”,推测“践”义为“承袭”。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引用善相者的话,为下文魏咏之成为一代名臣做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魏咏之想去殷仲堪处找名医医治兔唇,但因自身贫困和相貌丑陋自卑消极。
C.殷仲堪先安排名医为魏咏之治疗,后用很多钱财送走他,足见其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D.魏咏之平定桓玄的叛乱,赶走桓歆,有赞助正义之举,死后被追封为江陵县公。
3.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4.文中【甲】【乙】两处均为“咏之遂闭口不语”,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回答。
5.魏咏之从一名草根成为一代名臣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04-29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向15 文言文阅读(三)课外文言中的道理启示-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2021·浙江杭州·一模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建隆元年,改元,号曰宋。诏自今百官朝对,须陈时政利弊,无以触违为惧。闰月,幸玉津园,谓侍臣曰:沉湎非令仪,朕宴偶醉,恒悔之

开宝五年六月己丑,河决阳武,汴决谷熟。丁酉,诏:淫雨河决,沿河民田有为水害者,有司具闻租。戊申,修阳武堤。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 )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遂著为

五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号称贤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令仪:好榜样。
1.选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上城斜道(安闲、安逸)B.须时政利弊(陈述)
C.有司具闻租(清除、去掉)D.遂著为(命令、法令)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恒悔之。(“悔”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当若是耶     (括号内的标点在不同的古籍版本中使用了句号、问号或叹号,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4.为什么《宋史》把宋太祖赞为“贤君”?请根据全文文意,简要回答。
2021-04-21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考向16 文言文阅读(四)课外文言中的人物形象-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