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小玄在《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一书中读到《晚翠园曲会》,他拟将文中西南联大轶事绘制成画作,你与他一起讨论设计。

晚翠园曲会

汪曾祺

①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晚翠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很幽静。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②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陶光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员,教“大一国文”的作文。“大一国文”各系大一学生必修。我的作文课是陶先生教的。

③陶光面白皙,风神朗朗。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同时穿两件长衫。里面是一件咖啡色的夹袍,外面是一件罩衫,银灰色。都是细毛料的。于此可见他的生活一直很不拮据——当时教员、助教大都穿布长衫,有家室的更是衣履敝旧。他走进教室,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就把作文分发给学生,摘其佳处,很“投入”地评讲起来。

④陶光的曲子唱得很好。他是唱冠生的,在清华大学时曾受红豆馆主傅侗亲授。他嗓子好,宽、圆、亮、足,有力度。他常唱的是“三醉”“迎像”“哭像”,唱得苍苍莽莽,淋漓尽致。

⑤有一个女同学交了一篇作文,写的是下雨天,一个人在弹三弦。陶先生在一段末尾给她加了一句:“那湿冷的声音,湿冷了我的心。”当时我就记住了。由此觉得他有点感伤主义。

⑥说陶光是寂寞的,常有孤独感,当非误识。他的朋友不多,很少像某些教员、助教常到有权势的教授家走动问候,也没有哪个教授特别赏识他,只有一个刘文典和他关系不错。他的《<淮南子>校注》是陶光编辑的,扉页的“淮南子校注”也是陶光题署的。从扉页题署,我才知道他的字写得很好。

⑦他是写二王的,临《圣教序》功力甚深。我曾看到他为一个女同学写的小条幅,字较寸楷稍大,写在冷金笺上,气韵流转,无一败笔。写的是唐人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⑧这条字反映了陶光的心情。“炮仗响了”(日本投降那天,昆明到处放鞭炮,云南把这天叫做“炮仗响”的那天)后,联大三校准备北返,三校人事也基本定了,清华、北大都没有聘陶光,他只好滞留昆明。后不久,受聘云大,对“洛阳亲友”,只能“凭君传语”了。

⑨我们回北平,听到一点陶光的消息。听说他之后郁悒潦倒,竟至客死街头。

⑩每次做“同期”(唱昆爱好者约期集会唱曲,叫做同期)必到的是崔芝兰先生。她是联大为数不多的女教授之一,多年来研究蝌蚪的尾巴。崔先生几乎每次都唱《西楼记》。女教授,举止自然很端重,但是唱起曲子来却很“嗲”。

⑪除了联大、云大师生,还有一些外来的客人来参加同期。

⑫有一位先生,大概是襄理一级的职员,我们叫他“聋山门”。他是唱大花面的,而且总是唱《山门》,他是个聋子——并不是板聋,只是耳音不准,总是跑调。真也亏给他擫笛的张宗和先生,能随着他高低上下来回跑。聋子不知道他跑调,还是气势磅礴地高唱:

⑬“树木叉桠,峰峦如画,堪潇洒,喂呀,闷煞洒家,烦恼天来大!”

⑭给大家吹笛子的是历史系教员张宗和,几乎所有人唱的时候笛子都由他包了。他笛风圆满,唱起来很舒服。

⑮许宝騄先生是数论专家,但是曲子唱得很好。许家是昆曲大家,会唱曲子的人很多。许先生听过我唱的一支曲子,跟我们的系主任罗常培说,他想教我一出《刺虎》。罗先生告诉了我,我自然是愿意的,但稍感意外。我不知道许先生会唱曲子,更没想到他为什么主动提出要教我一出戏。我按时候去了,没有说多少话,就拍起曲子来:

⑯“银台上晃晃的风烛炫,金猊内袅袅的香烟喷……”

⑰许先生的曲子唱得很大方,《刺虎》完全是正旦唱法。他的“擞”特别好,摇曳生姿而又清清楚楚。

⑱参加同期、曲会的,多半生活清贫,然而在人心浮躁之际,他们还能平平静静地做学问,并能在曲声笛韵中自得其乐,对复兴民族大业不失信心,不颓唐,不沮丧,他们是浊世中的清流,旋涡中的砥柱。他们中不少人对文化、科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安贫乐道,恬淡冲和,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扶植、发扬。

⑲如此,则晚翠园是可怀念的。

(选自《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浙江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注释】①襄理:旧时职位名称,相当于企业副经理。②擫笛:按笛奏曲的一个动作。
【画前准备】
1.小玄根据上文,梳理了曲会中的人物群像,你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身份曲会表现

纯正高雅的爱好,(4)______的品性。


演员
陶光中文系教员唱冠生,有力度
崔芝兰生物系教授举止端庄,唱腔妩媚
“聋山门”职员(2)_____
许宝騄(1)______(3)_______
伴奏张宗和历史系教员笛风圆满

【画中研讨】
2.在绘制曲会人物群像时,小玄想把陶光置于画面中心,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
3.小玄想在画“聋山门”唱曲的场景时,从人物映衬的角度表现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请你给出人物动作、神态的设计建议。
【画后延伸】
4.小玄认为语文教材和名著中一些人物与参加曲会的人物在精神品性上相似,可以绘制“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群像,便列出以下人物素材,你指出其中不妥帖的一项是(     
A.刘禹锡居陋室自得其乐。B.欧阳修游琅琊与民同乐。
C.虞育德吃白粥安闲和乐D.娄公子宴宾朋吟诗作乐。

【画后深思】
5.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时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请你结合本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从做人和作文两个方面推断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作家。
2024-05-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云游”西南联大线上博物馆后,小玄与你参加了“西南联大”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资料夹


网上考察,搜集资料。

资料一: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注】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从军学生名单。
资料二:

西南联大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即共同必修课,体现了联大“通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全校性的共同必修课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一般包括:国文、英文、伦理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1门社会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政治学、经济学)和1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地学概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数学、微积分)。原则上共同必修课是所有学生必修的,不过各院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资料三:

活动成果:完成电子小报
【精选标题】
1.根据四则资料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电子小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     
A.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B.西南联大:培养世界级学者的摇篮
C.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家事与国事D.重温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设计版面】
2.大家将小报设计成以下四个版块。说说你会将资料三放在哪个版块并阐述理由。
版块一:学校概况     版块二:先生风采     版块三:杰出校友     版块四:浩气长存
【编写文稿】
3.参照示例,结合四则资料,为小报“杰出校友”版块编写文稿。
示例:

联大与邓稼先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影响了邓稼先。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两弹’元勋”。

联大与杨振宁
【配制插图】
4.同学们拟为版块一配上西南联大校徽(如下图),大家讨论后觉得等边三角形的设计暗合联大精神,请你将校徽旁加注的关键词补充完整。

(1)______               (2)_____
2024-05-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在《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这部书里,小玄读到了西南联大的校歌,他又找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校歌与你一起探究。
材料一:

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东南大学校歌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材料三:

南京大学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摘录自该大学官方公众号)

[注释]①绝徼:指云南边疆。②桢干:喻指人才。③黎元:民众。④燕碣:古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⑤箫韶:泛指美妙音乐。
1.用“/”为材料一的画线内容断句(限断2处),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2.根据三首校歌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校歌记述了大学南迁的艰辛和师生不屈壮志,抒发了师生对胜利的期望。
B.东南大学校歌融入了大学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办学辉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C.南京大学校歌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弘扬了以诚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精英人才。
D.这三所大学校歌的歌词精炼且典雅,折射出时代精神,激励学子追求知识与真理。
3.阅读了以上材料,小玄对校歌歌词品读有了一定标准,请帮他完善下列评价表,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校歌。
校歌歌词评价表
欣赏角度评价内容等级
内容与主题(1)____;激励学生追求知识与真理。★★★
创意与表达(2)____;语言精炼、优美。★★★
结构与节奏歌词各部分相互呼应,形成整体;(3)____★★★
2024-05-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4 . 网友“小竹子”在书展官方号“联大背影”留言,引发了你的思考。
小竹子:想了解西南联大,看书不如去看高质量纪录片,我推荐《西南联大》《九零后》,视频比书鲜活多了!

你不认同“小竹子”的观点,结合“西南联大读书心法”内容和生活经验,你在他的留言下这样回复:
小竹子,你好。高质量的纪录片可以介绍知识,开人眼界,但不可取代书籍,因为(1)______。再说,只看纪录片也是有弊端的,因为(2)_____
2024-05-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5 . 在书展上购买文创产品可以自主定制产品文案。你购买了《先生·朱自清》笔记本,想将朱先生的作品嵌入对联并印在封面上。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背影匆匆春色永在,清气满满经典常谈B.匆匆背影满满清气,经典常谈春色永在
C.背影匆匆常谈经典,清气满满春色永在D.清气满满春色永在,经典常谈背影匆匆
2024-05-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6 . 在书籍推荐区,你们参与试读,抽取互动纸条并讨论交流。

汪曾祺认为“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色彩特别浓烈”,闻一多先生称赞他这个观点。你能结合学过的诗句理解这个观点吗?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闻一多先生篆刻的“”(国)字为什么缺口向东,你知道吗?

《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小玄:“白底子上画画”让我联想到骆宾王《咏鹅》诗句“白毛浮绿水,(1)_____”。

你:这样的画面色彩明丽。我也想到了几句,“(2)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最爱湖东行不足,(3)_____”(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中选句填入)。

小玄:你说得对。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色彩凝重,用《雁门太守行》举例再好不过,比如“(4)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你:老师闻一多慧眼识珠,学生汪曾祺见识非凡。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6)_______ ”。

小玄:这一对师生真了不得!

小玄: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国”原作“或”,由表示人口的“口”、表示疆土的“一”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囗”(wéi),指都城等区域。

你:“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7)______”。

小玄:是的,所以在当时闻一多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你知道原因了吗?

你:(8)_____

2024-05-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走进大门,“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石碑映入眼帘,石碑西侧有座鸾凤风向仪。小石为这座风向仪写了一段介绍:

八百多年前古人就用鸾凤风向仪来测量风向。鸾凤两足立于圆盘之上,圆盘中心有孔,有轴垂直通过圆盘中心,当风吹来时,鸾与盘可以随风而转,鸾头迎着风向,               。古人的测量技术真是巧妙!中国邮政专为此风向仪设计了一张邮票(见下图)。

1.请帮助小石把介绍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在博物馆网站上出了一副对联,与气象爱好者互动。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2024-05-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猴子

李汉荣

①深夜,几只猴子长臂牵着长臂,从树上倒吊到井下,目光专注地望着水中的月亮,它们要把它捞起来。

②这个故事和画面,从小时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一直牢牢地留在记忆里。现在,我有时闭起眼睛,就看见那几只猴子,仍在倒吊着,而月亮,仍藏在水下。

③这个故事的原意,似乎是善意地嘲讽猴子的愚蠢:地上与天上不分,真相与幻影莫辨,徒劳地浪费时间和生命。

④这样说似乎也没错,但是,多年来,我一直觉得把这几只猴子视为愚蠢是过于简单了,难道到井里捞一条鱼,捞一把黄金才算聪明,甚至是绝顶智慧;而试图把水底的月亮打捞出来,就注定愚蠢、荒谬?

⑤那个故事没有说明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假如把月亮捞起来,又将如何——这当然永远没有结局。

⑥我想,那几只猴子并非仅仅为了果腹才去捞月的,猴子们在树上出没,它们的生活来源主要在树上,水里的那个月亮,肯定不是食物,这点猴子是知道的。那么,它们为何不嫌麻烦、冒着有可能集体沉没的危险,倒吊着自己,忍受着晕眩,去捞那水底之月呢?

⑦这个过程充满了悬念、迷狂,过程的尽头是月亮,它藏在水下,悬于高天。不能升天摘下它,那就入水捞起它——一群猴子就这样与命运认真地做起了游戏

⑧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水中的月亮却多到无数,海中之月,湖中之月,河中之月,溪中之月,泉中之月,碗中之月,甚至,一颗露水、一滴清水里,都藏着一个月亮。这就是说,世间有无数等待打捞的月亮。

⑨当然,也许那几只猴子捞月未成,变得聪明起来,实惠起来,从此除了吃喝繁衍,再也不做捞月的游戏了;但是,我情愿它们沉浸于这个伟大的游戏之中,吃喝之外,陶醉于捞月;繁衍之外,喜悦于追逐幻想。

如今,也许所有的猴子都已进化得绝顶聪明,都成了标准的猴子,吃喝繁衍之外,它们不再对任何月亮感兴趣,无论天上月,还是水中月。它们只看重身上的利爪、嘴边的吃食、体内的情欲。

⑩所以我时常听见山林里的传闻和动物园猴山的故事:为了争夺猎物,它们发动了一场场战争。猴的部落里,弥漫着仇恨和血腥;善良的猴,根本无法活下去,所以,猴子一出生,就要接受仇恨教育和战争训练。

⑪我因此对活在我记忆里的那几只猴子充满了怀念和敬意——

⑫它们倒悬着自己,与生存的残酷法则保持了相反的方向,在血腥之外,在燥热的丛林之外,它们打捞清凉的月亮。

⑬即使它们两手空空,即使它们失败了,它们,也是伟大的猴子。

(选自李汉荣《万物有情》)

1.最先想起捞月亮的猴子,会发出怎样的提议呢?下列猜测最符合文意的是(     
A.天上的月亮摘不到,试一试水里的月亮呢?
B.水里的月亮圆又大,我们捞上来尝一尝吧!
C.颈椎不舒服,倒吊着在树下会不会好一些?
D.谁能将水里的月亮捞上来,就选他做猴王!
2.小石认为画线句用“认真”修饰“做游戏”不妥,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一群猴子就这样与命运认真地做起了游戏。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做赏析。
4.本文结尾和《伟大的悲剧》结尾有何异同?请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①即使它们两手空空,即使它们失败了,它们,也是伟大的猴子。(李汉荣《伟大的猴子》)
②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2024-05-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一棵树到一方自然

有这样一群人,花了一年时间去观察附近的一棵树,并由此进入了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韩慕慧媺将小区里的香樟树命名为小七。谷雨那天早晨,韩慕慧媺推开窗户,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她推测是樟花的香气。她一直担心自己会错过樟树花期。那一周,她天天用望远镜来遥望小七。樟花只有米粒大小,平时走在街上难以望见,这一次她终于迎来了小七花满枝头的时刻。

动物掌控空间,植物掌控时间。韩慕慧媺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重复的生活会让人丧失对时间的感知,而时间的每一点流逝,在植物身上都留有印记。

④不少树友是带着孩子一同来观树的。寿瑜瑾带着儿子一起端详了玉兰的冬芽,儿子写下了一首诗:玉兰的花芽长在枝头/就像一支支毛笔/在写什么呢/在书写自己的生命和故事。这让寿瑜瑾很佩服孩子的眼睛,因为玉兰古时的确有木笔的叫法。

时不时地看一看天空

⑤计云着迷于观云,源于2012年的一次偶遇。那一次野外科考时,他看到一朵云缓缓变成了七彩云,顿时就被震住了,为了弄明白原理,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请教了观云活动的先行者,最终确认了那片七彩祥云环地平弧,属于冰晶云折射阳光形成的冰晕现象。这些关键词,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对于花鸟鱼虫这些类群而言,一个物种变成别的物种至少需要200万年时间。但一种云变化成另一种云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你现在认识了这朵云,不代表一分钟以后你认识它……”对于普通人来说,观云入门容易,深入其中就并不简单了。计云之所以短时间内就能从入门观云到精通天象,是因为有科考调查的经验。

⑦计云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和执着于鉴定云彩,入门更重要的心态是享受观察。能够利用碎片时间,时不时地看一看天空,把全部的天空奇观当成一场拼图游戏的人往往能更快地成为高阶玩家。

做科普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⑧做博物科普第11年,还是有很多人问张辰亮:我知道你这些花鸟鱼虫的名字有什么用?

我其实挺烦这种问题的。但既然所有人都在问,与其跟他们对抗,不如想想怎么让这些知识有用。张辰亮给自己想了一套解释,听起来很平实:可以用你教的知识吹牛。

现在拍香格里拉、拍墨脱、拍新疆花海之类的纪录片,观众看了或许就会想去那里。等到他们真的现场看到这些物种,会感到特别亲切:哎,这不就是小亮说的那个什么嘛!

他们不是瞅一眼就过去了,他们甚至可能会喊,哎,停车停车,我下去要合个影!张辰亮说,这就是科普的用处,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刘华杰是博物学文化的推动者,他形容博物活动无用而美好。无用,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虽然参与博物活动的人,也能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最典型莫过于观鸟者加入鸟类调查,但对大多数博物爱好者而言,无论是收获科学认知,还是为科学做贡献,都不是必然的。

美好的感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刘华杰来说,那意味着自由。自由是当无法出门的时候,通过凝视窗外的一只鸟或者一棵树,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自由更是对生命法则的深刻认识,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希望在自然中,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美好。

(选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38期)

1.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把玉兰冬芽比作毛笔是受到玉兰古称的启发。
B.计云要求博物爱好者必须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储备。
C.张辰亮认为博物知识的价值是能拿来跟朋友吹牛。
D.刘华杰认为自由也应该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2.刘华杰形容博物活动“无用而美好”,你认为韩慕慧媺和计云会赞同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3.如果让你根据下面的提纲补充一则材料,你会预想一个什么标题?为什么?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
10 . 班级开展“游学博物馆”活动,请你参加。

南京是座博物馆。从“天下文shū”到“世界文学之都”,千年文脉的滋养,让南京城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散于街角,藏于巷陌,交融新旧,同构古今,蕴藉风流。让我们行走在这座“博物馆之城”,听历史沧桑的回响,触摸万物变迁的脉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文shū_________            (2)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与文段中“风流”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窗好友如风流云散,各奔东西。B.藏于山林乡野,古镇风流犹存。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苏轼写承天寺月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