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3 道试题
1 . 小语和小文将作“行走阅读”活动策划报告,以上是他们准备的策划书内容,请你参与思考。

“行走阅读,学思结合”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

为庆祝“世界读书日”,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特开展“行走阅读,学思结合”系列读书活动,让师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享受生活、感悟人生。

活动意义

阅读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拓视野,提升学识,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片广袤而①丰ráo 的土地,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块土地上的芸芸众生。惊涛②澎pài,困难重重,中国人迎难而上,③坚A.rěn   B.rèn)不拔,寻求解决问题的真理,体现出许多④A.zhuó   B.zhuō)越的品质;烟雾弥蔓,障碍重重,中国人契而不舍,沉着冷静,智慧成熟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变化,展现⑤     (A.慷慨淋漓   B.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活动名称

行走阅读,学思结合

活动时间

4月23日

活动地点

学校图书馆、杭州名人馆

举办单位

晨曦文学社

后期安排

形成“行走阅读”主题专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与成语。
(2)找出语段中的错别字,仿照示例订正。
(1)好词积累   ① 丰ráo                      ② 澎pài
③ 坚(A.rěn   B.rèn)       越(A.zhuó   B.zhuō)
⑤ A.慷慨淋漓   B.可歌可泣
(2)订正积累
订正示例:蔓   订正为      ,识记方法:“弥漫”的“漫”偏旁应为“氵”,因为“漫”为“水满外溢”的意思,“弥漫”的词义是“布满,到处都是”。
订正:
订正为 ,识记方法:             
2 . 小语打算将下面这首古诗放在专刊中,它最适合编入哪个栏目欣赏?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备选栏目:A【挚爱亲情】 B【高雅情趣】 C【故土情深】

村园

金涓

半亩村园接水涯诛茅新构小书斋。

窗前不用栽花柳只对青山景自佳。

【注释】①金涓:元末明初诗人。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②诛茅:刈除茅草。
此诗可以编入【__________】类,理由:_______________
2024-04-2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丰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你所在的小组选择了诗歌《硝石》作为探究的作品,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展演活动。

硝石

(智利) 聂鲁达

硝石啊,你是皓月的片屑,

晒枯的草原上的谷物,

粗砺的沙滩边的浪沫,

埋在土里的素馨花瓣。

陷入地底的星晨的粉末,

劫后荒野上的白雪,

把柄雪亮的钢刀,

血花迸溅的白玫瑰。

你钟乳石般莹莹的光泽下,

和人在一起的是凄凉、寒风与悲伤:

褴褛和孤独是他的奖章。

荒凉土地上的弟兄们:

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

好比出鞘的剑,准备战斗。

1.为展示时能读准字音,请为加点字注音。
(     )(     )(     )
2.组员制作了展示用海报(见右图),其中有一个抄错了。请从以下选项中找出并改正。
A.星晨       B.迸溅        C.光泽       D.褴褛
3.组员对展示海报的背景色彩和相应图案,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案。你建议选择哪种?请简述理由。   
A.蓝色背景,大量白色硝石晶体集中一处
B. 漆黑的夜,皎月、孤独剑客的背影
C. 白底,花瓣、钢刀、玫瑰等随意分布
         (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其他建议)
4.活动中,小组将选择《硝石》中的一处向同学简析诗歌的创意。请参考示例,简要分析。

示例:大家看《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一句。这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邮票”代表家书,承载着思念,连接两个空间,慰藉母子牵挂之情。

5.组员准备将“硝石”与名著人物的品行特质进行类比,你会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谁?请结合作品内容补全展演介绍词。
A.《简·爱》简·爱
B.《海底两万里》尼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展演介绍词:聂鲁达笔下的硝石是___________的,就像《_________》中的___,他(她)_______
2024-04-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临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4 . 听太常弹琴和诗(其七)

张岱

中原何处是,到面尽腥风。

石马嘶荒冢,铜驼泣故宫。

星辰沧海北,风雨大江东。

默塞无多语,深情老素桐

【注】①太常:明末清初琴师杨正经。曾得崇祯帝召见而颇受赞赏,晋升为太常丞(称“杨太常”),受赐汉、唐古琴各一把。明亡后,携古琴流亡江湖。其创制的工琴曲有思君,有思亲,感情凄惨,表达怀念亡明、想念亲人的感情。②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上为明末名门望族,三代显贵,他目击明朝的覆亡,又拒绝臣服清朝。本诗写于明亡之后。③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高官墓前。④默塞:沉默。⑤素桐:琴。
1.听琴和诗,赋诗感怀。诗中哪个意象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请选取其一简要分析。
2.朗读该诗,应采用怎样的感情基调?请细读全诗,联系注解,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根据要求答题。
组别角度            
美食组秋冬
之味

大雪时节,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腌制酱货。酱鸭、酱香肠、酱肉……大街小巷酱香漫。冬天竹竿上晒着的酱货,是上虞人记忆中难忘的老味道

美文组秋冬
之声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hǒu。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摄影组秋冬
之色

深秋初冬时,市民大道两侧的银杏闪着金黄,(A);石井水库的水杉红黄相间,(B);龙山公园的栾树点缀在葱中:青翠色,黄绿色,橙黄色……

新闻组秋冬
之光

( )

2023年11月4日上午9时30分,历时近两年建成的绍兴曹娥江城市人行桥正式开通启用,市民争相打卡体验。人行桥开通当天,短短4小时打卡62387人次。晴空下俯瞰,人行桥像一条飘逸的白色长虹横卧曹娥江;夜幕下,在变幻的灯光秀中,桥两边伴音乐舞动的喷泉,如添了一对翩然起舞的翅膀,加上 (C) 的球幕,让整座人行桥增添了梦幻色彩。

(百观新闻)

古风组秋冬
之情

古人常常借秋冬抒写爱怨悲欢。苏轼与友夜游承天寺,欣赏月光下“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空明澄澈(《记承天寺夜游》);刘桢借物寓意,赞美君子“,松柏有本性”的刚劲坚贞(《赠从弟· 其二》);朱敦儒登上金陵城楼,远眺夕阳大地,感受到“”的苍凉零落(《相见欢》)。

守住心中风景,就是实现了人生追求。在硝烟滚滚的雁门,李贺守住那份慷慨,表达了将士“报君黄金台上意,”的铿锵决心(《雁门太守行》);在喧嚣尘世,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了“”的闲适人生(《饮酒· 其五》);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领略了“”的壮美景象(《使至塞上》)。


1.阅读活动方案,完成两小题。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mí ____          ②虎hǒu _____        ③葱yù_____
(2)请给美文组“秋冬之声”中加点的“削”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削(A xiāo       B. xuē)
答: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摄影组和新闻组中ABC三处空格选择合适的成语,依次为(       
①绚丽多彩   ②流光溢彩   ③熠熠生辉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3.请为新闻组“秋冬之光”的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15字以内)
答: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古风组“秋冬之情”中的古诗文名句填写完整。
2024-04-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班级开展回忆性散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麦饭

陈忠实

①按照当今已经注意营养分析的人们的观点,麦饭是属于真正的绿色食物。

②我自小就有章享用这种绿色食物。不过不是具备科学的超前消费的意识,恰恰是贫穷导致的以野菜代粮食的饱腹本能。

③早春里。山坡背阴处的积雪尚未褪尽消去,向阳坡地上的苜蓿已经从地皮努出嫩芽来。我掐苜蓿,常和同龄的男女孩子结伙,从山坡上的这一块苜蓿地奔到另一块苜蓿地这是幼年记忆里最愉快的劳动。

④苜蓿芽儿用水淘了,拌上面粉,揉、搅、搓、抖均匀,摊在木屉上,放在锅里蒸熟出锅后,用熟油拌了,便用碗盛着,整碗整碗地吃,拌着一碗玉米糁子熬煮的稀饭,可以省下一个两个馍来。母亲似乎从我有记忆能力时就擅长麦饭技艺。她做得从容不迫,干,湿、软、硬总是恰到好处。我最关心的是,拌到苜蓿里的面粉是麦子面儿还是五米面儿麦子面儿俗称白面儿,拌就的麦饭软绵可口,玉米面拌成的麦饭就相去甚远了。母亲往往会说,白面断顿了,得用五米面儿拌:你甭不高兴,我会多浇点熟油。我从解知人言便开始习惯粗食淡饭,从来不敢也不会有奢望寄予:从来不会要吃什么或想吃什么,而是习惯于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道理也没有解释,贫穷造就的吃食的贫乏和单调是不容选择或挑剔的,也不宽容娇气和任性。

⑤麦子面拌就的头茬苜蓿蒸成的麦饭,再拌进熟油,那种绵长的香味的记忆是无法泯灭的。

⑥按照家乡的风俗禁忌,清明是掐摘苜蓿的终结之日。清明之前,任何人家种植的苜蓿,尽可以由人去掐去摘,主人均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清明一过,便不能再去任何人家的苜蓿地采掐了,苜蓿要作为饲草生长了。

⑦苜蓿之后,我们便盼着槐花。山坡和场边的槐花放白的时候,我便用早已备齐的木钩挑着竹笼去采捋槐花了。

⑧槐花开放的时候,村巷屋院都是香气充溢着。

⑨槐花蒸成的麦饭,另有一番香味,似乎比苜蓿麦饭更可口。这个季节往往很短暂,家家男女端到街巷里来的饭碗里,多是槐花麦饭。

按照今天已经开始青睐绿色食品的先行者们的现代营养意识,我便可以耍一把阿Q式的骄傲,我们祖宗比你阔多了,他们早早都以苜蓿、槐花为食了。

到了难忘的六十年代,家乡的原坡和河川里一切不含毒汁的野菜和野草,包括某些树叶,统统都被大人小孩挖、掐、拔、摘、捋回家去,拌以少许面粉或麸皮,蒸了,食了,已经无油可拌。这样的麦饭已成为主食,成为填充肚腹的坐庄食物。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别无选择,漂亮的脸蛋儿和丑陋的黑脸也无法挑剔,都只能赖此物充饥,延续生命。老人脸黄了肿了,年轻人也黄了肿了,小孩子黄了肿了,漂亮的脸蛋儿黄了肿了时尤为令人叹惋。看来,这种纯粹以绿色野菜野草为食物的实践,却显示出残酷的结果,提醒今天那些以绿色食物为时尚为时髦的先生太太们切勿矫枉过正,以免损害贵体。

近日和朋友到西安大雁塔下的一家陕北风味饭馆就餐,一道“洋芋叉叉”的菜令人费解。吃了一口便尝出味来,便大胆探问,可是洋芋麦饭?延安籍的女老板笑答,对。关中叫麦饭,陕北叫洋芋叉叉。把洋芋擦成丝,拌以上等白面,蒸熟,拌油,仍然沿袭民间如我母亲一样的农家主妇的操作规程。陕北盛产洋芋,用洋芋做成麦饭,原也是以菜代粮,变换一种花样,和关中的麦饭无本质差别。不过,现在由服务生用瓷盘端到餐桌上来的洋芋叉叉或者说洋芋麦饭,却是一道菜,一种商品,一种卖价不小的绿色食品,城里人乐于掏腰包并赞赏不绝的超前保健食品了。

家乡的原野上,苜蓿种植已经大大减少。已经稀罕的苜蓿地,不容许任何人涉足动手掐采。传统的乡俗已经断止。主人一茬接着一茬掐采下苜蓿芽来,用袋装了,用车载了,送到城里的蔬菜市场,卖一把好钱。乡俗断止了,日子好过了,这是现代生活法则。

母亲的苜蓿麦饭槐花麦饭已经成为遥远而又温馨的记忆。

(选自《陈忠实散文》)

1.根据回忆性散文的“时间差”,梳理文章脉络,补全思维导图。

2.回忆性散文注重细节描写。品味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体察作者的情感。
(1)向阳坡地上的苜蓿已经从地皮上出嫩芽来。
(2)老人脸黄了肿了,年轻人也黄了肿了,小孩子黄了肿了,漂亮的脸蛋儿黄了肿了时尤为令人叹惋。
3.根据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推测文中画线句中“阿Q式的骄傲”是怎样的骄傲,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我差”,指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的差异,一个是那时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
4.在回忆性散文中,为什么作者回忆过去的生活都觉得那么美好?请以本文为例,探究原因。
2024-04-21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7 . 班级开展“明朝人眼中的浙江”主题学习活动,完成后面的任务。

江南诸省

(明)王士性

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

杭州省会,百货所聚,其余各郡邑所出,则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皆以地得名。惟吾台少所出,然近海,海物尚多错聚,乃不能以一最佳者擅名。

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邱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

(节选自《广绎志卷之四》)

【注释】①王士性:台州临海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足迹遍布两京十三省,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被视为与徐霞客比肩的地理学家。②江:指钱塘江。③鞶帨(pán tuì):腰带和佩巾。④逢掖:宽大的衣袖,指儒生或儒学。⑤佣书:替人抄书。⑥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⑦严:严州,今天的建德市、淳安县和桐庐县。处:处州,今天的丽水市。⑧闾阎:指平民。⑨豪民:指地方上没有官职,但有财势,欺压百姓的人。
1.请根据提示,完善“鲜”的字义发展图。
鲜(本义):鲜鱼,活鱼引申为“味美”
又引申为______。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引申为______,如“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
借作“_______”,读xiǎn。如“鲜富商大贾”;“菊之爱,_______”(《爱莲说》)

2.在王士性看来,浙江有哪些人文现象和地域特色?请简要概括。
3.“三民各自为俗”,他们在生活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述。
4.王士性认为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两种现象能佐证他的观点吗?请任选其中一种现象,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A.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的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戚继光从义乌(属金华市)招募农民矿工,组建戚家军,成为骁勇善战的抗倭力量。
2024-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信”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善整理单。

别称

说明

原指信的封套,古代用木匣子邮递信件,这种匣子叫函

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恶札”“便札”

供题诗或作画用的小竹片,一般信纸也叫笺,引申为书信

尺牍

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尺素

素,没有染色的绢,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一尺长,故称.“尺素”

____

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如:“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心相印的恋人盼着信使带去彼此的问候

鸿雁

传说中的信使。如:“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漂泊在外的游子期待北归的大雁给亲人带去自己的消息

……

……
我的发现:书信的别称有一定的规律,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两条规律)
2024-04-2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班级开展“美学散步”文艺欣赏活动,请阅读文章,完成任务。

诗和画的分界(节选)

宗白华

①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②但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我随便一个例证并稍加分析。

③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④这诗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师的画,画里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幅画里是活跃的主角,它从窗门跳进来,跑到闺女的床前,散发着一股温暖,接着穿进了罗帐,轻轻抚摩一下榻上的乐器——闺女所吹弄的琴瑟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发还散开着,杨花随着晨风春日偷进了闺房,亲昵地躲在那枕边的美发上。诗里并没有直接描绘这金闺少女(除非云发二字暗示着),然而一切的美是归于这看不见的少女的。这是多么艳丽的一幅油画呀!

⑤王昌龄这首诗,使我想起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门采尔的素描1956年曾在北京展览过),那画上也是灿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室,乳白的光辉弥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抚摸着椅背,我们感到晨风清凉,朝日温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着。(这晨风沁人,怎能还睡?)

太阳的光

洗着她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

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流云小诗》)

⑥门采尔这幅画全是诗,也全是画;王昌龄那首诗全是画,也全是诗。诗和画里都是演着光的独幕剧,歌唱着光的抒情曲,这诗和画的统一不是和莱辛所主张的诗画分界相抵触吗?

⑦我觉得不是抵触而是补充了它,扩张了它们相互的蕴涵。画里本可以有诗(苏东坡语),但是若把画里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条光、每一个形都饱吸着浓情蜜意,它就成为画家的抒情作品,像伦勃朗“的油画、中国元人的山水。

⑧诗也可以完全写景,写“无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却反映出自己对物的抚摩,和物的对话,表出对物的热爱,像王昌龄的《初日》那样,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⑨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⑩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选自《艺境》)

【批注1】提出观点。




【批注2】你从“拈”字中读出了什么?


【批注3】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王昌龄诗歌的画意。
























【批注4】

门采尔的画和王昌龄的诗全是画,全是诗。这句话和开头作者的观点矛盾吗?









【批注5】

诗和画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批注6】

读完选文,你认为诗与画是怎样的关系?



1.回应批注2:你从“拈”字中读出了什么?
2.回答批注4:门采尔的画和王昌龄的诗全是画,全是诗。这句话和开头作者的观点矛盾吗?
3.阐释批注5:诗和画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4.图解批注6:下面最能诠释作者眼中“诗”与“画”关系的一项(       
A.B.C.D.
5.照应批注3:请你写出《木兰柴》这首诗的画意。

木兰柴

(唐)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所处。

【注释】:①柴:通“寨”,栅栏。②岚:山林中的雾气。
2024-04-19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播音组准备朗读散文,请你参与筹备。

     

满观法师

①有一年春节,在山上园艺组的义卖区买了几盆植物,其中一盆名为姬将军石化的仙人掌最获我心。五根翠绿的茎,如同五位圆润厚实的将军,挺立在小小的塑料花盆里。

②一般仙人掌大都如刺猬般,以尖锐扎人的刺裹身,威德俱足的姬将军不需要,它润实身躯上的刺,亦如细嫩柔软的胚芽。

③见它长得肥硕,靠近泥土的根部周围,又有几粒芽努力地炸开抽长,却挤在小小盆子里,实在于心不忍,便找来一个椭圆形的古朴瓷器,将它小心翼翼地移植过去。果然,它搬进大房子,好似鱼缸里的小鱼被倒入大湖,快乐地遨游腾跃,姬将军在肥沃的培养土上尽情放肆地伸展。

④短短一个多月,每位姬将军身上都陆续冒出许多小卫兵,一根根淡黄、透明如嫩绿的玉葱,顶端则绽开如花。晚上回到家,我常将它端到书桌,在台灯下细细观赏,也从心底赞叹它的美丽。

⑤想到独享不如共享,我将它移至办公室。献宝似的,喜滋滋地告诉每一个过往的人它的来历、它的成长过程。于是在众人的注视、赞美中,它欣然回应,更加一天天往上抽长,大大小小数十根,错落有致,就像海底的珊瑚,我叫它绿珊瑚

⑥有一天,慧延法师偶然路过,看到这棵绿珊瑚,叫道:这棵仙人掌怎么长成这个样子?

⑦我赶紧重复献宝的言辞。

⑧没想到他竟沉重地说:这棵树快完蛋了!

⑨他指着黄绿色的小珊瑚,说:它们都是徒长’!见我一脸迷惑,他进一步说是马齿徒长徒长,并耐心地解释。

⑩原来,仙人掌需要大量阳光,我养在室内,它吸收不到阳光,便想办法伸出许多手去捕捉,这些徒长出的根茎,一点一滴消耗母枝的营养,最后母枝就会枯死!

⑪奇特的绿珊瑚竟是它生命枯竭,甚至是死亡前的美丽告白?

⑫我心疼地望着它,为自己的无知而愧疚。

⑬马的牙齿会随着年龄而增加,后来的人则以马齿徒长自谦自己年岁增长,但智慧无长进或事业上无作为。以徒长来形容植物无用的生长也颇贴切。

⑭不禁进一步联想,当我们内在空虚匮乏,不也是向外撷取各种知识、资讯来填补,或借着财富、名位、权势来扩撑?徒长到最后,会不会也落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下场?

(选自《灵山不如归》,有删改)

1.请你完善下面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文章思路。

2.为保证播音时朗读字音准确,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播音组同学判断“徒长”中“长”的读音是“cháng”还是“zhǎng”。
3.请你从朗读的重音和语速角度,为下面这句话做朗读设计,并说明你的理由。
晚上回到家,我常将它端到书桌,在台灯下细细观赏,也从心底赞叹它的美丽。
4.播音员建议将①~⑤自然段缩写,能传达“姬将军长势喜人”的意思即可。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思考,谈谈你的看法。
5.本文节选自《灵山不如归》,在书中作者曾说:“云卷云舒随它去,忘了归来,怎道春将暮。拨草寻花疑无路,灵山却在本来去”,此书名灵感来自于《送僧游山》。请你根据作品情思的异同来判断,播音时是否需要将文章与此诗共同朗读,并试图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送僧游山

〔唐〕熊孺登

云身自在山山去,

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

雪花飞满水田衣。

2024-04-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校统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