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0 道试题
1 . 下面是小龙听到家人讨论“发展城市旅游,打造城市IP”话题后整理的一段话,结合内容完成小题。

A】短期而言,打造城市IP为城市带来巨大话题度、关注度,□□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长期来看,也有利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自豪感。【B】□□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从创意抓特色抓品牌,□能够延续影响力和美誉度。【C】做好这些,才是今后网红城市旅游变过客经济为留客经济,从爆红走向长红的保障。

【D】
1.文段□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       带动       只要       
B.提升       推动       只要       
C.提升       带动       只有       
D.增强       推动       只有       
2.上文段中,为使语意更准确连贯,“但网红城市IP想要走得更远,也面临不少挑战”这句话应该插入放在原文【A】【B】【C】【D】四处中【______】处最为合适。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网络平台上与读书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读书博主也跟着走红,他们通常会分享自己读书的体会、推荐好看的书籍、简介一本书的概要,吸引了一大批粉丝。①走红后,为了保持高曝光率和变现能力,读书博主们不免受到网络平台推荐逻辑的影响,在书籍选择和解读角度上追求流量,出现了言过其实和同质化倾向。

②他们通过压缩、重构,让知识更加充满看点。可以说,读书博主在“让不常读书的人参与阅读”这件事上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运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下,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或许也会影响到未来图书推广的模式。③

④但对于参与后爱上阅读和本身就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们对深度内容是有需求的。并且,读书、学习知识是有深度的,它不能一味靠碎片化信息来      ,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耐心和时间。正是在时间的流转之中,书中的情节不疾不徐地     展开,读者才会慢慢     到作者的文字魅力,走近书中人物的命运。有鉴于此.读书博主想要     长远发展,还是需要沉淀自己、回归初衷,从大批量、低门槛走向深而精。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提取   铺陈   体会   寻求B.摄取   陈述   观察   谋求
C.提取   陈述   观察   寻求D.摄取   铺陈     体会   谋求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他们运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下,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
A.运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下,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
B.通过运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
C.他们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下,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
D.他们运用网络平台的推荐逻辑,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
3.将“从某种程度上说,读书博主们确实创造出了一种知识传递的新方式。”这句话还原,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5-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各题。

教育不是模仿成功的甲方

①很多年前,我翻译过一本关于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书。马丁·斯科塞斯出生在纽约治安很差的下东区,从小患有哮喘病。他的父母很为难:一个身体孱弱的小男孩如何在好勇斗狠的街区平安长大?思考良久,他们决定买一台电视机。那可是1948年,斯科塞斯家是整条街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家庭。

②那个年代,看电视并不像今时今日一般充满乐趣,因为电视台播放的内容十分有限。同一部片子,周一刚在《佳片剧场》播出,周二又出现在《好片回放》里。大量重复的观影经验在小马丁身上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令他对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烂熟于心。上学后,老师一给大家讲故事,他就一幅接一幅地画出场景,且坚持按照1:1.33的长宽比构图。用视觉形象思考和表达,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习惯。

③那时我的孩子还小,我对于教育还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开始动脑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告诉我们:家长没必要限制孩子接触视听设备?现在娱乐行业这么发达,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创造内容。如果不让孩子从小消费内容,他们长大后怎么能创造内容呢?

④且慢,就在同一本书里,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马丁·斯科塞斯的成名作是《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的编剧保罗·施拉德的人生则是另一种境遇。保罗的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以至保罗18岁之前没看过一场电影!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保罗长大后却酗酒,依赖药物……1972年夏天,既失业又离婚的保罗,人生跌到了谷底。在最绝望的时候,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形象如同一头猛兽,一下子从他的脑海里蹿了出来。他用了区区10天,就写成了《出租车司机》的初稿。

⑤这样也可以啊?“一万小时”理论呢?

⑥也许,《出租车司机》成功的关键并非遵循了剧本写作的某条法则,而是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当这个人物带有自传性时,用于积累失败生活的“一万小时”就相当于别人用于技术训练的“一万小时”。反正有马丁·斯科塞斯负责把文字呈现在银慕上,保罗剧本的不足并不是电影成功的障碍。所以,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教育的关键是拓展孩子的社交图?

⑦一晃10年过去了。想到当年的心理活动,我不禁哑然失笑。为教育焦虑这么多年,回头来看,我在教育上几乎无所作为。倒不是说我的孩子一无是处,平心而论,他们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只是那些闪光之处并非来自我的有意栽培。

⑧那么,是不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教育这回事呢?还真不是。所谓教育,从定义上说,是把甲方的信仰、理念、愿景、知识、经验灌输到乙方的头脑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甲方,孩子是乙方。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中存在3种甲乙方关系。

⑨第一种是成功的关系。甲乙双方互相成就。乙方并不痛苦,甲方也没有牺牲自己。然而这种成功的例子,可遇而不可求,与其说是双方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种幸运。第二种是痛苦的关系。甲方拼命想让乙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绝大多数家庭都处在这种关系之中,只是焦虑的程度不同而已。这种关系中的甲方有一个特点,就是认为教育是有秘诀的。他们期待找到真正有用的经验,并且加以复制。问题是:成功的教育经验能不能复制?我认为,如果成功的经验是真的,至少值得聆听,能不能复制是另外一回事。要警惕的是伪经验。所谓伪经验,就是乙方的成功是偶然的,和甲方的努力没有关系。

⑩我也曾经热衷于做个成功的甲方,却失败了,于是选择了第三种关系:甲乙双方各自独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多年来关注教育,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白教育不是模仿成功的甲方就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与其花时间做甲方,不如花时间做自己。在孩子的智力能够领会的范围,身教倒可能会无心插柳。别看保罗·施拉德18岁前没看过电影,说不定他的父母经常晚上偷偷出去看电影呢。

(文/王芫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阅读①-④段,概括马丁·斯科塞斯和保罗·施拉德的人生“截然相反”和相似之处分别是什么。
2.阅读第⑥段,概括保罗编剧的电影能够成功的原因。
3.概括第⑦段中我“哑然失笑”的原因。
4.阅读⑨⑩段,说说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家长提出了哪些建议。
2024-05-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很多城市的人行街道里,都被改造成有一抹绿意的街心公园。即使绿化面积不大,但是能让人驻足停留。这些穿插在不同写字楼、不同小区之间的绿意公园,在日常生活里可以带给人们很大的舒适感。不少人惊喜地发现,在公园哪怕不做运动,只是坐在长椅上待20分钟,就会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因此,这也被称为“当代人的精神快充”。

①我们的身心都渴望与自然     。当你在公园里看到鸟语花香、翠蔓扶风、绿草茵茵,这些自然元素就像一剂良药能够瞬间     都市人的心灵。②公园里不仅有莺歌燕舞,还有游人如织。他们散步闲聊,或舞龙舞狮,或跳广场舞,或吹萨克斯,或打打牌唱唱歌,好不热闹。在这种氛围下,公园也让     一天压力的打工人能够瞬间释压。

③现代打工人在“钢筋水泥”“格子间”里面办公,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奏快,很多压力无处释放,也没有时间释放。④城市往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实践     着规划者的智慧,比如绿意公园的设计,就是一种对市民的回馈。让城市多一分绿意,就是让都市人多一分快乐和心安。所以不妨走出家门,拥抱绿意,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深呼吸,赶走一身疲惫,重新出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亲密   安置   承受   考察B.亲近   安置   接受   考察
C.亲密   疗愈   接受   考验D.亲近   疗愈   承受   考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城市的人行街道里,都被改造成有一抹绿意的街心公园。
B.在很多城市的人行街道,都被改造成有一抹绿意的街心公园。
C.在很多城市里,人行街道都被改造成有一抹绿意的街心公园。
D.城市的人行街道,都被改造成了很多有一抹绿意的街心公园。
3.将“为什么公园会有如此魔力呢?”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5-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最悲壮的英雄主义

①这两年二婶学会了用微信,老给工作很拼的堂妹转发一下靠不住的“保健”文章,比如《水里放它经常喝,年轻二十岁》《晚餐决定你的体重和寿命,看完你就懂了》……有时一天能发五六条,让堂妹不堪其扰,跟她妈说,我每天要在微信上处理很多工作,你老发这些很干扰我。二婶就不怎么发消息了,那些“保健知识”她都发在朋友圈里,再@堂妹一下,以示提醒,让堂妹哭笑不得。

②听堂妹这么一说,我想起我妈也经常这样干,要知道,我妈年轻时那可是个暴脾气,不知什么时候居然也变成了“好好婆婆”。

③记得小时候,让我妈动怒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考试没考好,作业没写完,把才穿到身上的衣服弄脏了……在我的青春期,更是容易让我妈不顺眼,有天早晨我从绳子上扯下最喜欢的那双袜子穿脚上,立即被我妈目光如炬地发现,那袜子根本就还没晾干。女孩子臭美不是很正常吗?但我妈觉得非常不正常!

④毕业后我考到了离家五百里的省城某单位,被录取的消息传来时,全家都很高兴,唯有我妈在旁边冷言冷语:“现在这么欢天喜地的,说不定哪天一分钟都不想待呢。”这话说得实在不合时宜,一向忍气吞声的我都生气了。后来我爸告诉我,我妈有次发烧,头疼得抬不起来,只能在床上躺着,我爸递药端水时,我妈忽然说,闺女一个人在外面,她要是像这样生病了,谁又来给她递药端水的呢?

⑤听着我爸的转述,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从不知道,粗线条的老妈,还有如此温情的一刻、然后突然意识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妈似乎再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气势汹汹过。

⑥每次我回家,她都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做各种吃的,根本没有余暇再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嘴里说的都是要注意身体,不要只顾着工作。倒是我,长期在外面工作烦乱,少不了积攒下一些负能量,不想看谁脸色时,就真的不看。回来面对爹妈,虽然心里一再提醒自己要做个孝顺女儿,但有时还是难免失控,扯着嗓子就嚷嚷起来,搁过去我妈早就暴跳如雷了,但现在,她只是默然不语,手里该干嘛干嘛。

⑦不知怎的,对于我妈这一变化,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⑧一次我去汽车站接朋友,下了点小雨,我撑着伞在出站口等着,就见旁边一个老太太,站在一地的大包小包旁边,细雨濡湿了她灰白的头发,她的肩膀瑟缩着,眼神怯怯地朝我看过来。她终于操着浓厚的乡音向我开口,我听懂她是要跟我借手机,给她闺女打个电话。我帮她拨通,递给她,听她告诉那边,她到城里来了,现在在汽车站门口。

⑨挂了电话,她再三向我道谢,说她闺女马上就来接她了。我一半关心一半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提前通知,她说早晨她起床喂鸡,忽然想给闺女炖个汤,但又怕不告而来被女儿拒绝。

⑩她不知道汽车几点能到,又怕让闺女等太久给她添麻烦。原打算到了以后再去打公用电话,没想到现在小店也不装电话了,她想跟人借,又张不开口。

⑪她絮絮叨叨地说着,有点余悸未消同时也很庆幸,说碰上了我这样一个大好人。我听得突然很想掉眼泪,这个老太太,平时怕是不怎么出门吧?对于她来说,外面的世界因陌生而可怕,但她想女儿了,硬着头皮就出了门,搭着小蹦蹦来到镇上,再从镇上转车到县城再到省城,一路上,许多个环节都让她感到无措,她一路通关打怪大冒险,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

⑫她的惶恐与茫然,是多少父母的缩影。他们深爱自己的孩子,想为他们做更多,但是,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早已被甩到了边缘。他们看我们日夜打拼,精疲力竭,他们想为我们做点什么,但在这个他们自己也搞不定的时代,又怕无端地给我们添乱。我们的父母,曾经强悍自信却也简单粗暴地爱着我们,当他们不再强大,那爱还是那样固执,任我们各种不领情,也没有丝毫消减,这真是世间最为悲壮的英雄主义。

(文/闫红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阅读①②段,简要概括我妈和二婶的共同点。
2.阅读③—⑦段,说说为什么我妈这一变化让“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3.第⑩段中说老太太“余悸未消同时也很庆幸”,阅读⑧—⑩段,概括老太太“余悸”的具体内容。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5-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旅行考据党”吗?

①为什么上海很多道路都以全国各省市名命名?为什么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很多石碑没有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为什么大雁塔是歪的?漫步于城市街道,行走于文物建筑之间,你会不会对眼前的事物突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想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已加入“旅行考据党”!

②“旅行考据党”余晓雪只去过上海外滩两次,却对那里相当熟悉。因为她无意间发现,上海外滩边几乎都是银行,她很想知道为什么金融行业会聚集于此。

③回到家后,她开始搜索资料,由此了解了外滩的前世今生。这让余晓雪感受到了自己和历史的连接,对余晓雪来说,外滩变得与众不同。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拍照打卡地,更是一个鲜活的历史讲述者。

④有的人考据是灵机一动,而有的人考据则是有备而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旅行考据党”李萌一直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痴迷不已。一日,她在图书市集上淘到一本约20年前出版的摄影集,里面是北京胡同里各个文人故居的照片,旁边配有文字简介和详细地址。书中优美的图片和蕴涵的深厚文化,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她决定到实地一探究竟。暑假,李萌将书中的故居根据地址进行分类,然后以每天至少4处的进度开始寻访。探访过程中,李萌真切了解了北京传统建筑背后的故事,也在摄影集旧照和实地现状的对比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⑤旅行考据让地标景点背后的故事被看到,增强了旅行的沉浸感和体验度,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有的“旅行考据党”甚至将这发展为一种社交方式,组织相同爱好者一起实地寻访,在互动交流中更深入地认识探访对象的文化内涵。

⑥不过,有时过度考据会让人“困”在查证之中,无法真正享受旅行,余晓雪便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尝到外滩考据的甜头后,她每去一个地方之前就会去了解历史。然而,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资料非常丰富,常常让余晓雪看得精疲力竭。她有很多心仪许久的目的地,就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选择延后出行,最后不了了之。

⑦直到后来,朋友们拉着余晓雪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计划临时生成,全然没有给余晓雪查资料的时间。那是一个海滨城市,余晓雪和朋友们在沙滩上漫步,吃着美食,聊着八卦。面对温柔的阳光和轻柔的微风,她突然意识到,不去执着于挖掘故事,感受当下的旅行,有时也很好。

⑧旅行考据应该成为快乐的助推器、趣味的黏合剂,而不该是出行的负担、心理的包袱。“毕竟对于旅行,考据重要,自己的感受也同样重要。”余晓雪说。

(文/李丹萍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旅行考据党”的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他们都是因为在实地旅行中对某样景物产生兴趣才开始考据的。
B.他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且乐此不疲。
C.他们因为“考据”而建立了与景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的深刻关联。
D.他们“考据”的内容、形式不一,也没有统一标准,可以自由选择。
2.下列关于“旅行考据”的优缺点,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旅行考据”能增强旅行者在旅行时的沉浸感和体验度。
B.“旅行考据”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分享资讯与感受的平台。
C.“旅行考据”会使旅行者因对景点太熟悉而失去新奇感。
D.“旅行考据”有时使旅行者因考据不充分放弃旅行计划。
3.下列关于如何真正享受旅行,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对于历史悠久的旅行地,我们必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B.即使不够了解旅行地,没有做好计划,也可以“说走就走”。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是否要对旅行地进行考据。
D.我们在旅行中应关注自己的感受,享受旅行的快乐与趣味。
2024-05-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持续性和间歇性阅读

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我推荐他们去培养自己持续性阅读的能力。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我却希望他们去培养自己间歇性阅读的能力。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我们说一个人没有阅读习惯,大多时候是指一个人常常喜欢看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常常让大脑进行并行处理,类似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一边听音乐一边刷微博,注意力不断在各种窗口之间进行切换。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专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性格暴躁易怒,理解力下降,不能够进行连贯有逻辑的思考。所以,培养持续阅读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

但是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我认为持续阅读是一件相当耗神的事情。当人开始阅读的时候,的确是收束了自己的注意力,全然投入阅读理解之中。但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后,人的神思其实会随着内容不断发散,不断消耗,效率会越来越低。所以,宁可把每一次阅读的时间减少一些,阅读的强度降低一些,转变成每天阅读一点,然后就让内心休息,变成一种间歇性的阅读,这样不会让人感觉精疲力竭,不至于事倍功半。

我想,许多有閱读习惯的人都应该有过一种共同的体验:当自己沉浸在閱读过程中的时候,内心感覺到快乐和滿足,也许还会暗自认为智慧在持续增长。等到一本书彻底读完,则很快就被巨大的空虚和无聊所淹没,想要赶紧再去找一本什么书,好让内心的快乐和滿足重新升起。

这不像是追求智慧应该有的征兆。许多读书人喜欢问的问题:为什么我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内心充盈,无限欢喜,读完之后却觉得水过鸭背,回想起书的内容时脑子里一场春梦了无痕?

过去我都是这么安慰的:不,其实书本的内容已经进入了你的潛意识领域,在那里正在被大脑秘密加工处理。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它们在完成分析、重组、重新建构等等行为,等到有一天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自认而然地跳出来,那时侯它们已经准备好,可以直接为你所用。

这些话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大脑的神秘工作机制。但这些话也可能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持续阅读我们都清楚它本身就帶着给大脑解癮的初衷,并且閱读培养我们玩脑力震荡的游戏,暗中鼓励我们远离现实生活,避开任何现实操作。閱读,它的功用之一就是现实的避难所——人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对于有閱读习慣的人而言,把更多时间投入生活,在更多时间里保持自己对现实的覺知,要比閱读本身更重要。如果通过閱读获得了宝贵的专注力,那么这种专注力再投放回閱读本身,那就变成了一个闭塞的内循环。如果这些专注力还可以投入生活,那么我們就有可能使用通过閱读获得的能量来丰富和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

当然,大部分人的问题是没有閱读习慣,于是运用蛮力去直接生活,直接获得体验,并且有可能从中获得某种直觉的智慧。这也是种解决方案,不过比较废时间,也比较废人。

1.作者推荐没有阅读习慣的人“培养持续性阅读的能力”的原因不包括(     
A.没有阅读习慣的人注意力不断进行切换,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
B.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性格暴躁易怒,无法进行连贯有逻辑的思考。
C.没有阅读习惯的人阅读时神思会随着内容不断发散,不断消耗。
D.培养持续性阅读的能力可以使人从书本中获得间接体验和智慧。
2.作者希望拥有阅读习惯的人“培养自己间歇性阅读的能力”的原因不包括(     
A.持续阅读时书本的内容会进入潜意识领域,需要的时候会跳出来为自己所用。
B.持续閱读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内心充盈,无限欢喜,读完后却覺得没有印象。
C.持续阅读培养我们玩脑力震荡的游戏,却让我们难以保持自己对现实的覺知。
D.通过阅读获得的专注力如果能投入生活,就有可能在生活中做出改變和创建。
2024-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海底两万里》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我未曾料到,我的手竟不经意地摸到了一件稀罕物,应该说是抓到了一个自然变形的珍品。这纯粹是偶然,实属罕见。康塞尔把网撒下去,拉上来后,网里有各种各样的常见贝殼。突然,他看到我把手伸进网去,从中捞出一个贝壳,我立即发出一声贝类学家的尖叫,也就是说,发出一声人的嗓子所能发出的最尖厉的叫声。

②“啊!先生这是怎么了?康塞尔惊恐地问道,先生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咬了?”“没有,小伙子,不过,我宁愿掉一根指头,也愿意获此发现!”“发现什么了?

③“一个贝壳。我指着我的战利品给他看。

④“可这只是一个斑岩斧蛤呀!斧蛤属,斧蛤目,腹足纲,软体动物门 …… ”“没错,康塞尔,可是,这个斧蛤不是从右往左转,而是从左往右转的!” “这怎么可能?康塞尔大声说道。

⑤“就这么奇特,小伙子,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左旋斧蛤!

⑥“一只左旋斧蛤!康塞尔非常激动地重复了一句。

⑦“你好好看看它的螺塔!

⑧“啊!我向先生发誓,康塞尔用颤抖的手拿着那珍奇的贝壳激动地说,我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激动过呢!

⑨这确实让人激动不已!确实像博物学家们所指出的那样,右旋是一种自然规律。行星及其卫星,无论是公转还是自转,皆由右往左。人常用的是右手而非左手,因此,人所使用的工具、器械、扶梯、门锁、钟表发条等。也都是以从右往左的原则安排的。大自然也同样是以这一原则造就了贝壳的纹路。除了极少数的例外,贝壳都是右旋的。偶尔碰到一个螺塔左旋的,收藏 家必以重金买下。

⑩因此,我同康塞尔二人都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在欣赏这件罕见的宝贝。而且,我还在想着用它去丰富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馆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我”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
2024-05-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文资源在“文旅热”中发光

褚晓亮 段续

①春节假期中,位于吉林大学校园的“地质宫”火了。青瓦红柱下,众多参观者有序排队入场。这座古朴厚重的老建筑,是李四光、黄大年曾工作的地方,也是电视剧《人世间》的取景地,有许多动人故事。

②不仅“地质宫”受关注,沈阳铁西的工业景观、青岛大鲍岛的里院建筑、大同古城的绵绵巷……不少“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去过”的老建筑、老社区、老街巷,因丰富的人文故事在社交平台上流量颇多,在春节长假里吸引八方来客,掀起一轮新的“文旅热”。

③这轮假日“文旅热”的背后是“文化热”,是人文资源精彩出圈,是游客的文化素养持续提升,旅游需求不断向深层次的人文体验拓展。大家出行游玩,已不单单是为了“看山看水看景”,从“打卡拍照”的“我要去”,逐渐升级为深度融入地方人文特色的“我要感受”,文化风越来越受关注。一批带有历史笔墨、富含人文情怀的文化地标备受青睐,其融合的历史要素和人文精神,契合了游客不断升级的文旅需求。“文旅热”折射出游客对人文故事的喜爱和对文化特色探寻体验的期盼,也体现了各地独特人文资源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④多地正在顺应游客期盼,顺势而为,让人文资源在“文旅热”中焕发更多光彩。开放校园、校史馆,讲述名家故事,制作参观攻略;整体谋划,梳理老城、老街里的人文故事;“摸底”城市底蕴,推广人文遗址,寻找记忆共鸣……许多“隐姓埋名”的人文资源,正逐渐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⑤广袤中华大地,文化博大精深,各有各的精彩。随着“文旅热”涌动,将会有越来越多人文资源被发掘出来,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人深切感受中国之美。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2月12日,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掀起一轮新的“文旅热”。
B.“文旅热”折射出游客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旅游需求的升级。
C.“文旅热”体现了各地独特人文资源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D.发掘越来越多人文资源,一定可以让“文旅热”持续升温。
2.关于“文旅热”,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接受采访时认为“有时太快、太喧嚣,不一定是好事”,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3.如何让人文资源在“湖北文旅”中焕发更多光彩?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联系你熟悉的“湖北特色”,为我省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连接材料:

邂逅湖北,遇见荆风楚韵。5000年前,炎帝神农尝百草、种五谷、教稼穑、疗民族,开创华夏农耕文明;2300年前,青铜冶铸、编钟乐舞、丝织刺绣、屈骚宋赋,荆楚文化光耀华夏;1800年前,古隆中、荆州古城、赤壁古战场、鄂州吴王古都,三国英雄们演绎的忠义故事代代相传。诗人孟浩然、美人王昭君、圣人陆羽和李时珍、奇人毕昇……湖北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串串珍珠,熠熠闪光。

(节选自荆楚网《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2024年1月8日)

2024-05-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湖北省广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10 . “信息资料组”将黑板上方的标语“敬、净、竞,成就优秀自我”拍成了照片,准备装进班史。看着标语中的三个同音字,你想到:三年来“成就优秀自我”的何止“敬、净、竞”,还有(   ),因为                         。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与“敬、净、竞”同音的字,并在横线上写出理由。提示:理由可解释该字,也可阐述其作用。
“成就优秀自我”的何止“敬、净、竞”,还有(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湖北省广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