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他们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____(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____(填“能”或“不能”)。
(6)氨气被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 . 下列实验中,利用图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装置
预期现象放置Na2CO3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放置NaHCO3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脱脂棉剧烈燃烧肥皂液有肥皂泡冒出,点燃有爆鸣声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冒气泡
目的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验证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A.AB.BC.CD.D
3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氯气
B.装置乙: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装置丙:制备氢氧化亚铁
D.装置丁:收集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少量气体产物以便检验
4 . 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实验室制取Cl2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BCD
制备Cl2净化Cl2收集Cl2尾气处理
A.AB.BC.CD.D
2021-10-10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5 .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2022-04-23更新 | 3629次组卷 | 6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装置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B.图乙装置实验室制备
C.图丙装置制取无水氯化镁
D.图丁装置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 .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B.制取碳酸氢钠
C.分离碳酸氢钠D.干燥碳酸氢钠
2019-01-30更新 | 6995次组卷 | 117卷引用: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2018-06-10更新 | 11799次组卷 | 8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无水三氯化铁是有机合成的催化剂,为棕黄色固体,易潮解产生白雾,300℃左右时升华。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下图是甲组学生设计的制备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C中盛装试剂是___________
(3)当出现什么现象时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___________。装置D与E之间用粗导管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称取2.8 g该铁屑,最终制得无水三氯化铁6.5 g,则该反应的产率为___________
(6)与甲组设计对比,乙组同学去掉了装置C.实验时无论怎样改变铁粉的用量,装置D中都有少量的黑色固体残留。乙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
(7)已知氧化性:,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该结论___________
10 . 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1.制备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用漏斗代替导管除了可以防倒吸,还具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探究的性质
装置操作现象

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溶液酸化,再加入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棕色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2)查阅资料发现,溶液迅速变为棕色是因为生成了离子,来源于体系中生成的一种不稳定的酸_________(填化学式)分解。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全部转化为

①与的结合能力:_________(填“>”或“<”)
②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数据可知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