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1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1 . 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混合浓硫酸与乙醇的方法是将_______慢慢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加热F装置时必须使液体温度_______
(2)写出浓硫酸与酒精直接反应生成上述无机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D(各装置限用一次)。
(4)当C中观察到_______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当D中_______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若D中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_______反应。
(5)关于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取乙烯的实验装置F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_______个。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混合液暴沸
③圆底烧瓶中装的是乙醇和3mol·L-1H2SO4的混合液
④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
⑤若出口出来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
⑦生成的乙烯气体中混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023-02-11更新 | 661次组卷 | 1卷引用:【知识图鉴】单元讲练测选择性必修3第3单元01讲核心
2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的性质,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如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装置。

(4)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02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作业帮
3 .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利用Na2SO3和浓H2SO4制取SO2并探究其性质。

(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能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
(5)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该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
A. 小苏打溶液B. 品红溶液C. 酸性KMnO4溶液D. 漂白粉溶液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SO2___________(选填字母); 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Ⅰ.设计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测定和比较实验步骤:

(1)用如图所示装置,加入的稀硫酸溶液,测量收集所需的时间。
(2)另取一套相同的装置,加入40 mL 4 mol·L1的稀硫酸溶液,测量收集(相同条件下)所需的时间。
实验现象:锌跟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气体,(2)所用时间比(1)所用时间__________(填“长”或“短”)
实验结论:的稀硫酸与锌反应比的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大”或“小”):
注意事项:①锌粒的质量、颗粒(即表面积)大小___________
的硫酸要迅速加入;
③装置____________,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④气体收集可以用排水量气装置代替。
实验讨论:除本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外,可行的方案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Ⅱ.利用与大理石反应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浓度为,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T/K大理石规格
实验目的
298粗颗粒(1)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和__________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①和_________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粗颗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近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1)查阅资料知,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装置中的浓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替换为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足量I2的淀粉溶液B.足量饱和溶液
C.足量溶液D.足量溴水
6 . 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已知FeCl3遇水会强烈反应。
   
(1)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c→b→g→f(填接口的字母,箭头的方向即气流的方向,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_____
(2)请写出装置⑤圆底烧瓶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②的目的除了降低Cl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④制备FeCl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装置④⑤两处均有酒精灯,实验开始前应先点燃________(填装置序号)处酒精灯,后点燃________(填装置序号)处酒精灯。
2023-08-17更新 | 605次组卷 | 3卷引用:作业(十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7 .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若该实验中还需检测产物水蒸气,则应在C装置前添加干燥管,并在其中放置_____试剂。
(4)实验时,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现象时_____,可用来验证_____的存在。
(5)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当D中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2019-11-05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3.2.2 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2)——《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鲁科版 必修第一册)
8 . 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分离酒精和水
ABCD
A.AB.BC.CD.D
2022-09-28更新 | 478次组卷 | 2卷引用:3.1 卤代烃-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9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B.用乙装置可以制备并收集纯净的NH3
C.粗盐提纯后,用丙装置蒸发结晶得到NaCl晶体
D.丁装置制备溴苯时,通过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2022-03-24更新 | 718次组卷 | 5卷引用:烃——课时5苯
10 .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乙酸;(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按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20更新 | 580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