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基或氰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与农业中。
(1)工业上以甲烷和氨气为原料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Ⅲ制备HCN。
反应Ⅰ:   
反应Ⅱ:   
则反应Ⅲ:    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和2mol发生反应Ⅲ,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此时体积分数为30%。
①0~10min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各1mol,则此时________(填“>”“=”或“<”)。
②由实验得到的关系可用如图甲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后,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x点将移动到图甲中的________点(填字母标号)。
(3)可做氧化废水中的催化剂,氧化过程中总氰化物(、HCN等)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溶液初始pH>10时,在一段时间内总氰化物去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常温下(溶液体系中存在平衡关系:,平衡常数依次为。含Cd物种的组分分布分数δ、平均配位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过程中HCN浓度几乎不变),;平均配位数,其中M代表中心离子,L代表配体。
①曲线Ⅱ代表的含Cd微粒为________
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降低pH,有利于生成
B.pH=7时,
C.平衡后加水稀释,的浓度之比增大
④a点时,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024-05-29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 中山纪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六校联考化学试题
2 . 近年来,香鳞毛蕨药用价值开发已成为全球热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间苯三酚的化合物。化合物G为间苯三酚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以下是其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C的分子式为C10H12O5,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有机物D的分子式为C10H13NO4
B.有机物D与有机物E中N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C.有机物D与有机物E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D.1mol有机物E含有28NA个σ键。
(4)有机物X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X的种数有___________种: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使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③1molX能与3molNa反应。
(5)根据有机物B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反应试剂及条件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反应类型
i银氨溶液,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合成(上述已给试剂任选),回答以下问题:
①合成路线中生成一元酰胺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最后一步的反应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024-05-2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下学期2月南粤名校联考化学试题
3 . 1.滴定法是用于测定溶液中微粒浓度的重要方法。某实验小组利用滴定法测定碘酒中碘的含量。
1.配制稀碘液:移取10.00mL碘酒,准确配制100mL稀碘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从下列图中选择,填选项)           

A.        B.        C.        D.

(1)测定碘含量:每次取25.00mL稀碘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后,用浓度为0.1000 标准溶液滴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的用量/mL

稀碘液的用量/mL

1

21.32

25.00

2

20.02

25.00

3

19.98

25.00

已知:
①第1次实验溶液的用量明显多于后两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色,即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产生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②该碘酒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_。(已知
(2)借鉴(2)的方法,用图所示的流程测定海带中的碘含量。

①加入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预测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在实验时却发现溶液变色片刻后,恢复滴定前的颜色。继续滴加,溶液变色片刻后再一次恢复原色。
(3)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该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较快地氧化待测液中的
提出猜想:过量的_______将生成的重新氧化成碘单质。
验证猜想:将2mL待测液、2滴0.1 溶液、2滴淀粉溶液和________混合,用溶液滴定,若待测液变为无色后又反复变色,则证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疑问:什么物质反复氧化碘离子。
寻找证据:按图中的流程,用量改为少量,氧化后的待测液静置半小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测定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待溶液变色后停止滴定,溶液恢复原色后继续滴加至溶液变色,循环往复,得到图所示的曲线。

已知:
ⅰ氧化性物质的电势值高于还原性物质:
ⅱ一定条件下,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高,电势越高,还原性物质浓度越高,电势越低。
a-b段电势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由a-b段电势变化的斜率小于b-c段可推测溶液反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流程:将用氧化后的待测液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测液变色后不会恢复原色。
2024-05-19更新 | 4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4 . 铜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在农业上可用含铜的波尔多液作为农药,配制波尔多液需要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已知CuCl在氨水中络合后极易被空气中的氧化。
①补齐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将Cu置于溶液中,通入,反应1小时,测得体系中铜离子总浓度为160mg/L,Cu的溶解速率为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在无氧条件下CuCl在氨水溶液中存下如下平衡(含足量CuCl固体)
ⅰ:   
ⅱ:   
ⅲ:   
①反应   ___________(用来表示);在上述反应中,配原子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对于上述相关平衡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加水稀释,平衡后溶液不变
B.向体系中通入,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C.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
D.溶液中存在
③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通入足量得到澄清溶液(设溶液体积不变),测得平衡体系中含铜微粒分布系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体系中含铜微粒)。如的分布系数

(a)曲线Ⅲ代表的是___________分布系数(填离子符号)。
(b)反应___________。(已知)
(c)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已知)
2024-05-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化学试题
5 . 某小组探秘人体血液中的运载氧平衡及酸碱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Ⅰ.人体运载氧平衡及CO中毒、解毒机制。
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能被CO结合而失去结合能力,吸入高压氧可以使血红蛋白恢复结合能力,原理如下:
ⅰ.       
ⅱ.       
ⅱ.       
ⅳ.       
(1)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也影响Hb结合的能力,反应如下: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若,则该反应任意温度下能自发
C.高氧条件下,血液中浓度增加D.人体代谢酸增加,该反应K值变大

(3)36.5℃时,氧饱和度[]与氧气的平衡分压[]关系如下图所示,计算36.5℃时A点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氧气的平衡浓度可用氧气的平衡分压代替)。

Ⅱ.人体血液中的酸碱平衡。
正常人体血液中主要含有和形成的缓冲溶液,能缓解外界的酸碱影响而保持pH基本不变。正常人体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见表:

项目名称

结果浓度

参考范围

正常人

代谢性酸中毒病人

分压/mmHg

40

50

35~45

24.2

19

23.3~24.8

血液酸碱度(pH)

7.40

7.21

7.35~7.45


(4)37℃时的水解常数,已知某同学血浆中,写出人体血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方程式___________;请判断该同学血液的pH是否正常________。(填“是”或“否”)
(5)人体酸碱平衡维持机制简要表达如下图:

①当人体摄入酸过多时,肺通过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②对于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应该采用什么治疗方法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口服0.9% KCl溶液                                               B.口服5%葡萄糖溶液
C.静脉注射5% 溶液                                        D.静脉注射0.9% NaCl溶液
2024-05-01更新 | 6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卷
6 . 有机物G是合成中草药活性成分Psoralidin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酯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使酯与酯之间能发生缩合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的名称为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结合已有知识,写出E→F的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3)下列关于反应F→G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化合物F存在顺反异构体
C.该反应有乙醇生成
D.化合物G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两种

(4)化合物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有______种,
a)只含一种官能团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
b)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分子中有9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对甲氧基苯甲酸()可用作防腐剂或制备香料,结合上述信息,写出以苯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
7 . 盐与碱的反应是水溶液中常见的反应,某学习小组展开相关探究。
Ⅰ.NH4Cl抗碱容量(σ)的测定
(1)某小组同学测定NH4Cl固体抗碱容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配置100mL0.2mol·L-1NaOH溶液;
b.称取xgNH4Cl固体,溶于20mL水中,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至pH=11.
已知:氯化铵的抗碱容量是指用NaOH溶液滴定NH4Cl溶液至pH=11时,单位质量的NH4Cl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即σ=
①步骤a需要称量NaOH固体为_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②步骤b需要用到下图所示仪器中的______(填名称)。

③步骤b消耗NaOH的体积为ymL,则σ=______mol·g-1
Ⅱ.NH4Cl-NH3混合溶液抗碱能力的探究
NH4Cl-NH3混合溶液具有抗碱能力。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pH变化不大。
已知:i.25℃时,NH3·H2O的Kb=1.75×10-5=10-4.8
ii.NH4Cl-NH3混合溶液的抗碱能力与、[c()+c(NH3)]有关
(2)NH4Cl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
(3)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c(NH3)]一定时,对混合溶液抗碱能力的影响。分别向溶液1、溶液2、溶液3、溶液4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溶液组号组成体积/mL
10.2mol·L-1NaCl溶液15
20.1mol·L-1NH4Cl3
0.1mol·L-1氨水12
30.1mol·L-1NH4Cl7.5
0.1mol·L-1氨水7.5
40.1mol·L-1NH4Cl12
0.1mol·L-1氨水3
①实验结果显示,NaCl溶液不具备抗碱能力,即曲线______(填曲线标号)表示溶液1.
②实验结果显示,当[c()+c(NH3)]相同时,越大,混合溶液的抗碱能力越强,则曲线b表示溶液______(填溶液组号)
③已知A点时,c(NH4)=c(NH3·H2O),则此时溶液的pH=______(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
2024-04-19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化学试题
8 . 锆被称为原子时代的头号金属。一种以氧氯化锆(主要含,还含有少量等元素)为原料生产金属锆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酸溶”后溶液中各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②25℃时,

物质

沸点/℃

331

315

1300

700

1150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后,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萃取”时,锆元素可与萃取剂形成多种络合物,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后,“废液”中,则“废液”中________
(4)“沸腾氯化”时,转化为,同时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还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沸点远低于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掺杂晶胞如图所示,位于晶胞的面心。

①晶体中每个O周围与其最近的O个数为________
②已知该晶胞为立方晶胞,晶胞中O与Zr的最小间距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

③如图所示结构()与上述晶胞结构不一致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024-03-22更新 | 10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9 . 某化工厂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有LiCoO2以及少量Ca、Mg、Fe、Al等)制备Co2O3和Li2CO3。工艺流程如下:

固体已知:①常温时,有关物质如下表:

物质

②常温时,的溶度积,该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基态Co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酸浸”时发生反应:
①补充完整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旧生产工艺用盐酸进行“酸浸”,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原因是______
(3)已知滤渣2中含有,则常温下滤液2中______mol/L。
(4)滤液3中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主要是,通入空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沉锂操作过程中的存在反应:,该操作中需将温度升高到90℃,原因是______
(6)由进一步制得的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所示。

在晶胞中的位置为______
②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晶胞的密度为b,则晶胞参数(棱长)为______pm。
2024-03-15更新 | 10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考试化学卷
10 . 铁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铁及其化合物有着丰富的化学性质。
(1)铁粉与溶液反应,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下)随时间变化如图。

反应平均速率_______
三点反应速率从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
(2)常温下,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配合物,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增大溶液的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B.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适量固体,平衡不移动
C.加水稀释,平衡向左移动,且溶液的红色变浅
D.加入少量铁粉,减小

(3)反应在加入催化后,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机理中有出现。

①写出速控步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由于浓度较低而不容易被检测到,请回答浓度较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些有色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吸光度与有色物质的浓度呈正比,这是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用公式表示为。溶液中与邻二氮菲(,一种双齿配体,其结构见下图)会生成橘黄色的配合物,反应为:;取的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浓度均为溶液,充分反应后加水定容至,得到系列溶液,测其吸光度,结果如下表:

根据此数据,可以推断反应计量数,并计算值,且可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溶液中的浓度。
已知:1.为吸光度,无单位;为常数,单位为为有色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吸光度近似为0)。

2.邻二氮菲的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①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控制在2~9之间,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配位数为_______。(填标号)
A.2       B.3       C.6       D.8
③该实验条件下值为______________
2024-02-24更新 | 47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开学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