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0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中的能否被金属钠还原,进行实验:
①在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逐滴滴加溶液,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②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水浴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还可能观察到钠块浮在溶液表面,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实验②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溶液变色的原因与产生的气体无关
C.实验③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D.上述实验能证明溶液中的可以被金属钠还原
2 . 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测定海带预处理后所得溶液的碘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b为蓝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H2O2+2I-+2H+=I2+2H2O
B.该实验可证明蓝色恢复与空气无关
C.溶液反复由无色变蓝的原因可能是H2O2氧化I-的反应速率比Na2S2O3还原I2的反应速率快
D.上述实验不能准确测定待测液中的碘含量,应补充实验步骤:滴定前向溶液b中加少量MnO2,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对滤液进行滴定
3 . 某学习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反应产生,已知的升华温度为315℃。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ⅰ.试管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将固体产物分离得到固体和溶液
ⅱ.稍后,试管A中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试管B中溶液变蓝
A.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应另设置加热的对照实验
B.黄色气体中可能含有氯化氢、氯化铁和氯气
C.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应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
D.若实验证明A中产生,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4 . 某小组同学验证S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培养皿中①、②、③三个塑料瓶盖内盛有不同物质。向Na2SO3固体上滴加适量70%的H2SO4,迅速用玻璃片将培养皿盖严,实验记录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瓶盖物质实验现象
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红色褪去
蒸馏水无明显变化
A.Na2SO3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B.瓶盖①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C.瓶盖②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D.瓶盖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和水不反应
2022-01-17更新 | 445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题11-14
5 . 室温下,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并记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
1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2溶液中通入少量,产生淡黄色沉淀
3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A.实验1证明溶液中存在:
B.实验1可推测出溶液中存在:
C.实验2证明氧化性:
D.实验3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存在:
2022-05-28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变式汇编(8-14)
2020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 SO2 与 Fe3+盐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Fe3++HSO3-Fe(HSO3)2+(红棕色)
实验
操作
现象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浅黄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几乎无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黄色(比①深),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红棕色物质的反应速率快于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B.①与②对照,说明阴离子种类对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C.Fe(NO3)3溶液中加入1滴浓硝酸后变为无色,说明浓硝酸具有漂白性
D.5h后③比①黄色更深不能证明是 NO3浓度的增大减慢了SO2与Fe3+反应的速率
2020-05-21更新 | 12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各区一模化学考试分类汇编 选择题:化学与生活 氧化还原反应 阿伏加德罗常数
7 . 某小组根据 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探究其能否实现 Cu2+→Cu 或 Cu→Cu2+的转化。
已知:i.水合 Cu+既易被氧化也易被还原,因此水溶液中无法生成水合 Cu+
ii.CuCl 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较大的溶液生成 ,也可溶于氨水生成(无色)。
Ⅰ.SO2与 Cu2+的反应:向试管中通入足量 SO2(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装置编号试剂实验现象


   
a1 mol·L‒1 CuSO4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b


1 mol·L‒1 CuCl2溶液
溶液变绿,进而变棕黄色,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1)CuCl2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将 b 所得沉淀过滤,充分洗涤,进行下列实验,证实该沉淀为 CuCl。

①证明白色沉淀中有 Cu+,推理过程是___________
②iii 排除了干扰 Cl检验的因素。
写出 iii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进一步证实 b 中 SO2作还原剂,补全实验方案和预期现象:取 b 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
(4)由实验Ⅰ可推知,该条件下:①a 中 SO2不能将 Cu2+还原为 Cu+或 Cu;②SO2、CuCl、Cu 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综上所述,改变还原产物的价态或形态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Ⅱ.SO2与 Cu 的反应:向试管中通入足量 SO2(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装置编号试剂实验现象
   c3 mol·L‒1 稀硫酸始终无明显变化
d3 mol·L‒1 稀盐酸铜片表面变黑,溶液变为棕色

(5)证明 d 所得棕色溶液中含有[CuCl3]2‒:用滴管吸取少量棕色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6)经进一步检验,铜表面黑色沉淀为 Cu2S。补全 d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7)与 c 对比,d 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9-08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实验探究题
8 . 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素,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
B.维生素C中的官能团有五种
C.维生素C易溶于水,可能与其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有关
D.向碘和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维生素C,蓝色褪去,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2023-07-27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题11-14
9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除中的HClB.实验室制C.证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D.检验溶液是否变质
A.AB.BC.CD.D
10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ⅰ、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MnO(绿色)、MnO(紫色)。
ⅱ、浓碱条件下,MnO可被OH-还原为MnO
ⅲ、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实验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Cl2前,实验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
(4)根据资料ⅱ,实验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氧化为MnO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
2023-11-29更新 | 86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真题变式题1-1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