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ΔH1(MgCO3)>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ΔH1+ΔH2>ΔH3
2 . 水煤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现在向 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CO(g)和 ,所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CO)n(HO)n(H)
7000.400.100.09
8000.100.400.08
8000.200.30a
9000.100.15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实验①中,若某时刻测得 ,则此时混合气体中 的体积分数为8%
C.实验①和③中,反应均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之比
D.实验④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60%
2023-11-04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甲烷催化氧化为合成气的主要反应有:
I、
Ⅱ、
投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CH4转化率、H2选择性与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题可知,反应I为吸热反应
B.在700℃时,容器中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1.44mol
C.在500℃、600℃、700℃时都可能发生
D.该过程中,低温有利于合成气的生成
4 . 聚苯乙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苯乙烯聚合制得。回答下列问题:
I.苯乙烯的制备
(1)工业常采用乙苯脱氢的方法制备苯乙烯,其原理如下:
反应甲:C6H5-CH2CH3(g)C6H5-CH=CH2(g)+H2(g) ΔH1
近期科技工作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一个乙苯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其历程如图1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的焓变ΔH1___________0(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该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苯脱氢是合成苯乙烯的关键步骤。某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C6H5CH2CH3(g),测得乙苯脱氢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0124816202530
总压强p/100kPa4.915.586.327.318.549.509.529.539.53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3)在913K、100kPa下,以水蒸气作稀释气。Fe2O3作催化剂,乙苯除脱氢生成苯乙烯外,还会发生如下两个副反应:
反应乙:C6H5C2H5(g)C6H6(g)+CH2=CH2(g)
反应丙:C6H5C2H5(g)+H2(g)C6H5CH3(g)+CH4(g)
以上反应体系中,芳香烃产物苯乙烯、苯和甲苯的选择性S随乙苯转化率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曲线b代表的产物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S=转化为目的产物所消耗乙苯的量100%)
   
(4)实验测得,乙苯脱氢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p乙苯,v=kp苯乙烯p氢气(k、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图3中③代表lgk的变化关系,则能代表lgk的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
   
II.苯乙烯的聚合
(5)苯乙烯聚合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某Cu(I)的配合物促进,CuCl是合成该Cu(I)的配合物的关键物质。在CuCl的晶胞中,Cl-的位置如图4所示。Cu+填充于Cl-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则Cu+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晶胞中Cu+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n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5 . 用H2O2、KI 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 + I = H2O+ IO ;H2O2 + IO = H2O+ O2↑+ I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资料 2: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 KI 加入,②无 KI 加入。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KI 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加入KI 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H2O2 + I = H2O + IO 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 KI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 3:I2 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 加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说明有 I2 生成。
② 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H2O2 浓度降低;ⅱ.________。以下对照实验说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 两试管中。A 试管加入 CCl4,B 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资料 4:       K= 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 20 mL 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 mL 0.10 mol·L−1 KI 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浓度(mol·L−1)2.5×10−3a4.0×10−3
① a =___________
② 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9-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6 . N2O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列六种温室气体之一。CO和N2O在Fe+作用下转化为N2和CO2,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基元反应为:① N2O+Fe +=N2+FeO+ K1,②CO+FeO+=CO2+Fe+ K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ΔH<0
B.两步反应中,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①
C.升高温度,可提高 N2O 的平衡转化率
D.Fe+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ΔH
2023-07-24更新 | 85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区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7 . 已知1,3-丁二烯与HBr加成的能量-反应进程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各步正向反应的焓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时间越长,1,3-丁二烯与HBr反应得到3-溴-1-丁烯的比例越大
B.0℃、短时间t min内,的1,3-丁二烯与HBr完全反应得到两种产物的比例为7:3(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生成1-溴-2-丁烯的平均速率为
C.1,3-丁二烯与HBr反应,生成3-溴-1-丁烯的反应热为、生成1-溴-2-丁烯的反应热为
D.与烯烃结合的一步为决速步,进攻时活化能小的方向得到3-溴-1-丁烯
8 . 工业上,以为原料,通过不同反应生产更高价值的
I.直接分解生产
反应①:       
反应②:       
请回答:
(1)恒温下,往恒容(10L)反应釜中通入4mol (g)(仅考虑发生上述反应)。某时刻转化率为20%,选择性为40%,则该时刻反应①的浓度商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应①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低温
B.温度升高,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增大
C.压强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导致反应①速率加快
D.可通过C(s)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判断反应②达到平衡状态
(3)研究表明,在固体催化剂N存在下,反应①分三步进行,生成步骤的活化能远大于生成步骤的活化能,且开始一段时间内的生成速率几乎相同(不考虑反应②)。画出步骤2和步骤3生成产物的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_______
   
II.辅助生产
反应③:       
恒温恒压下,按物质的量之比1:1以一定流速通入装有某复合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4)关于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M可循环利用,   不可循环利用
B.过程1作用力a是氢键,过程2涉及极性键的形成和断裂
C.温度升高,过程1和过程2的反应速率均加快,总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其他条件不变,更换不同催化剂,同样生产1mol (g)所需能量不一定相同
(5)对该反应器催化剂表面上CO的生成速率和的消耗速率进行测定,所得实验结果如图2,请结合具体反应说明CO的生成速率和的消耗速率不相等的可能原因_______
   
2023-05-31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9 . XH和反应生成X或XO的能量-历程变化如图。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H和,t1 min时测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 min时容器内的压强比初始状态更大
B.       
C.只改变反应温度,t1 min时可能出现
D.相同条件下,在()时测定,可能出现
2023-05-28更新 | 7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10 . 气态含氮化合物是把双刃剑,既是固氮的主要途径,也是大气污染物。气态含氮化合物及相关反应是新型科研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形成颗粒性污染物,研究N2O的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2I(g)(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2(g)(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N2O分解反应中,k值与是否含碘蒸气有关
B.第三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IO为反应的催化剂
(2)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氮氧化物和不完全燃烧的CO,汽车三元催化器可以实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2CO(g)+2NO(g)N2(g)+2CO2(g)△H1
①已知:反应N2(g)+O2(g) 2NO(g)   H2=+180.0kJmol1,若CO的燃烧热△H为﹣283.5kJ/mol,则△H1=___________
②若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1molNO,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2v(N2)=v(CO)
③研究表明氮氧化物的脱除率除了与还原剂、催化剂相关外,还取决于催化剂表面氧缺位的密集程度。以La0.8A0.2BCoO3+x(A、B均为过渡元素)为催化剂,用H2还原NO的机理如下:
第一阶段:B4+(不稳定)+H2→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还原前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
第二阶段:I.NO(g)+□→NO(a)
Ⅱ.2NO(a)→2N(a)+O2(g)
Ⅲ.2N(a)→N2(g)+2□
Ⅳ.2NO(a)→N2(g)+2O(a)
V.2O(a)→O2(g)+2□
注:□表示催化剂表面的氧缺位,g表示气态,a表示吸附态
第一阶段用氢气还原B4+得到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越多,第二阶段反应的速率越快,原因是_______
(3)①在不同催化剂甲、乙作用下,NO的脱氮率在相同时间内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工业生产中选用甲,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在催化剂甲作用下,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

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___________决定(填“I”“Ⅱ”或“Ⅲ”,下同),提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加最大的是反应___________
(4)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IM表示中间产物),三个基元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①、②或③),决速步是图中___________(填标号①、②或③)。
2023-05-23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0 反应历程图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