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反应M(g)+2N(g)3G(g)+H(s)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加压,则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混合气体密度变大
B.若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则在T ℃时在使用催化剂后该反应的K值将大于1.0
C.某温度下,若向已达平衡的该反应体系中加入1molM(g)和2molN(g),则平衡不移动
D.如果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N)∶v(G)=2∶3
2020-12-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2 . 下列关于2SO2(g)+O2(g)2SO3(g)   ∆H=-197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S>0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生产过程中将SO3分离出去,逆反应速率减慢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
3 .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也广泛用于硝酸、纯碱、制药等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4kJ/mol。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ΔS>0
B.反应的ΔH=E(N-N)+3E(H-H)-6E(N-H) (E表示键能)
C.反应中每消耗1mo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约等于2×6.02×1023
D.反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2021-01-25更新 | 8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
4 . NO2与N2O4能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2NO2(g)ΔH=57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B.若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建立化学平衡
C.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N2O4的值变大
D.增大体系的压强能提高N2O4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2021-05-25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5月考前模拟化学试题
5 . 某化学反应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起始的物质的量为。反应物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A.实验1中,前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实验1、2中,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压缩了体积
C.该反应的
D.实验3中,在时加入一定量的C物质,平衡可能不移动
2021-05-22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6 . 在某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N2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NH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H2的转化率降低
7 . 正戊烷异构化为异戊烷是油品升级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压强下,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名称

熔点/℃

沸点/℃

燃烧热

H /kJ•mol-1

正戊烷

-130

36

–3506.1

异戊烷

-159.4

27.8

–3504.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 ℃,101 kPa时,正戊烷异构化成异戊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2CH2CH3(l) = (CH3)2CHCH2CH3(l) ∆H = –2.0 kJ/mol
B.28~36 ℃时,随温度升高,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原因是异戊烷气化离开体系,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C.36~150 ℃时,随温度升高,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150 ℃时,体系压强从100 kPa升高到500 kPa,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基本不变
8 . 一定压强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S2Cl2和1molCl2,发生反应: S2Cl2(g)+Cl2(g)2SCl2(g)。Cl2与SCl2的消耗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A、B、C、D四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为A点
C.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S2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9 . 工业上利用炭和水蒸气反应:C(s)+H2O(g) CO(g)+H2(g)、CO(g)+H2O(g) CO2(g)+H2(g)生成的H2为原料合成氨。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后通CO2,由于HCO能形成多聚体,所以容易析出NaHCO3,过滤后热分解得纯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中焦炭的利用率
B.NaHCO3溶液中,HCO能形成多聚体是因为氢键的作用
C.若反应体系中,c(CO)=a mol·L-1,c(CO2)=b mol·L-1,则c(H2)=(a+b) mol·L-1
D.析出NaHC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21-05-31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0 . 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 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s)+4HF(g)SiF4(g)+2H2O(g)   H=-148.9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壳浅处容易有SiO2固体沉积
B.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H2O)=2v(SiF4)
D.若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 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增加了0.24 g,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0 mol·L-1·min-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