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
A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先将注射器充满NO2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压缩体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证明加压平衡朝生成NO2气体的方向移动
B铜的电解精炼待精炼的铜和纯铜连接外加直流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用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电解阳极上铜逐渐溶解,阴极上铜逐渐析出,硫酸铜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C制备[Cu(NH3)4]SO4·H2O晶体向4mL 0.1mol/L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先形成难溶物,并继续滴加沉淀溶解,然后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反应过程中,NH3的N给出孤对电子,Cu2+接受电子对,形成了稳定的配位键[Cu(NH3)4]2+
D除去锅炉水垢中的CaSO4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水垢,然后再用盐酸除去利用Ksp(CaSO4)> Ksp(CaCO3),实现沉淀的转化
A.AB.BC.CD.D
2022-01-21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化学试题
2 . NO2和N2O2存在平衡: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断裂2molNO2(g)中的共价键需能量小于断裂1molN2O4(g)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B.1mol平衡混合气体中含N原子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
C.恒容升温,由于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气体颜色变深
D.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
2021-12-19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解密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3 . 利用现代手持技术传感器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t1s、t2s时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大小为vB小于vE
B.t1s向里快速推注射器活塞,t2s向外快速拉注射器活塞
C.F、G、H三点对应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点为H
D.C点时体系的颜色比D点深
4 . 温度为T℃,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molNO2,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c=mol·L-1
B.由图可知,c点V>V
C.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小
D.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2021-09-06更新 | 145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 ∆H1=-49.5 kJ/mol
②CO(g)+2H2(g)CH3OH(g) ∆H2=-90.4 kJ/mol
③CO2(g)+H2(g)CO(g)+H2O(g) ∆H3
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40.9 kJ/mol
B.p1 < p2 < p3
C.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反应条件应选择高温、高压
D.T1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该温度下,主要发生反应③
6 . 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探究压强对 2NO2(g) N2O4(g)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 NO2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 t1t2时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移动活塞,使容器体积增大
B.在 B、E 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v(E)
C.图中除 A、C、F 点外,其他点均为平衡状态
D.在 E,F,H 三点中,H 点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2021-01-11更新 | 5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七)化学试题
7 . CH4和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CH4(g)+CO2(g)2CO(g)+2H2(g)-247kJ完成下列填空:
(1)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___(任写两条)。
(2)该反应温度控制在550~750℃之间,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选择该温度范围的可能原因:___
(3)CH4和CO2各1mol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①300℃,100kPa,反应达到平衡时CO2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则n(平衡时气体):n(初始气体)=___

②若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已达平衡时CO2体积分数,___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最小,理由是:______点对应压强最大,理由是:___
(4)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又使积碳量减少:
积碳反应:CH4(g)C(s)+2H2(g)-75kJ
消碳反应:CO2(g)+C(s)2CO(g)-172kJ
一定时间内,积碳量和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一定温度,增大CO2的浓度有助于减少积碳,其原因是:___
②温度高于600℃,积碳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___(任写一条)。
2020-12-30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彭浦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运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有利于提高燃料利用率。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载氧剂(如Fe2O3、FeO等)将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的传统燃烧反应分解为几个气固反应,燃料与空气无须接触,由载氧剂将空气中的氧气传递给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Fe2O3作载氧剂的化学链燃烧循环转化反应的部分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循环转化的原理如图1所示。
①C(s)+H2O(g)═CO(g)+H2(g)△H1=akJ•mol1
②CO(g)+H2(g)+O2(g)═CO2(g)+H2O(g)△H2=bkJ•mol1
(1)写出图1中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2)空气经反应器A后得到的尾气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作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原因是_____
Ⅱ.用FeO作载氧剂,部分反应的lgKp[K是用平衡分压(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图2涉及的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反应_____(填字母)。
(4)R点对应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并加入足量的FeO,只发生反应CO(g)+FeO(s)⇌Fe(s)+CO2(g),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
Ⅲ.在T℃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H4(g)和4mol FeO(s)进行反应:CH4(g)+4FeO(s)⇌4Fe(s)+2H2O(g)+CO2(g)。反应起始时压强为p0,反应进行至1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此时容器的气体压强是起始压强的2倍。
(5)T℃下,该反应的Kp_____
(6)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加入1mol CH4(g),4mol FeO(s),1mol H2O(g),0.5mol CO2(g),此时反应向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7)其他条件不变,若将该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此时CH4(g)的平衡转化率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 . 反应N2O4(g) 2NO2(g) Δ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降温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10 .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其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
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
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
2019-11-06更新 | 2243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