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实验测得10 mL 0.50 mol·L-1NH4Cl溶液、10 mL 0.50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5 ℃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8×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实线表示pH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pH随温度的变化'
B.将NH4Cl溶液加水稀释至浓度mol·L-1,溶液pH变化值小于lgx
C.随温度升高,Kw增大,CH3COONa溶液中c(OH- )减小,c(H+)增大,pH减小
D.25 ℃时稀释相同倍数的NH4Cl溶液与CH3COONa溶液中:c(Na+ )-c(CH3COO- )=c(Cl-)-c(NH)
2021-01-09更新 | 9091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2 . 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25℃,其水溶液中加酸加碱改变溶液的pH时,含R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R为价,pH>6时溶液中存在
B.水的电离程度:M<N
C.溶液中存在:
D.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2022-03-01更新 | 1124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届高三查缺补漏化学试题
3 . 常温下,用0.20mol·L-1盐酸滴定25.00mL0.20mol·L-1NH3·H2O溶液,所得溶液的pH、NH4+和NH3·H2O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x(NH3·H2O)
B.当溶液显中性时,滴入盐酸的体积小于25.00mL
C.NH3·H2O的电离常数约为1×10-9.26
D.a点的溶液中存在c(NH)=c(NH3·H2O)>c(Cl-)
2024-04-15更新 | 51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4 .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aq)CH3COO-(aq)+H+(aq)   ΔH>0,25℃时,0.1mol/L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a=1.75×10-5,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
B.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该温度下0.01mol/L醋酸溶液Ka<1.75×10-5
D.升高温度,c(H+)增大,Ka变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实验小组制备消毒液,并利用其性质探索制备碘水的方法并测定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
资料:i.HClO的电离常数为Ka=4.7×10-8;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
ii.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5I-+6H+=3I2+3H2O。
iii.碘单质能与I-反应:I2+I-(低浓度时显黄色,高浓度时为棕色)。
I制备消毒液(夹持装置略)

(1)制备NaCl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i,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利用消毒液的性质探究碘水的制备方法
将某品牌“84消毒液”稀释10倍,各取100mL于三个烧杯中,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碘水:
方案操作现象反应后加淀粉溶液
1烧杯1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溶液为橙黄色……
2烧杯2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再加入1mol/L盐酸10mL溶液颜色快速加深,呈紫红色变蓝
3烧杯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小于0.5g)振荡后溶液保持无色不变蓝
(3)针对烧杯3“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过量的NaClO将反应生成的I2氧化为
设计实验a证实了假设1成立。NaClO氧化I2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假设2: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b证实了假设2成立,实验b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4)某小组检验烧杯3所得溶液中含:取烧杯3所得无色溶液少许,加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发现溶液变蓝。该实验方案能否证明烧杯3所得溶液中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
(5)预测烧杯1反应后加淀粉溶液的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说明预测依据___________
6 . 火法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砷污酸,采用硫化-石膏中和法处理含砷污酸可获得达标废水,同时实现变废为宝得到多级产品,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
ⅰ. 常温下H2CO3的Ka1 = 4.4×10-7 ,Ka2 = 4.7×10-11;H2S的Ka1 = 1.3×10-7 ,Ka2 = 7.1×10-15
ⅱ. 含砷污酸中砷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亚砷酸(H3AsO3,弱酸),除砷外H+、Cu2+、F-、SO含量均超标;
ⅲ.室温下三价砷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
pH值pH<7pH=10~11
主要存在形式H3AsO3H2AsO
(1)工业上制备Na2S时,用NaOH溶液吸收H2S,不能以纯碱代替NaOH。结合方程式解释不能使用纯碱的原因___________
(2)过程Ⅰ可除去含砷污酸中的Cu2+和部分砷,滤渣A 的主要成分为CuS和As2S3,生成As2S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过程Ⅰ会发生副反应As2S3(s)+3S2-(aq) 2AsS (aq),影响后续处理。加入Na2S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FeSO4,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FeSO4的原因___________
(4)过程Ⅲ中获得的滤渣C主要成分是FeAsO4, 该过程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利用反应AsO+2I-+2H+ =AsO+I2+H2O 测定滤渣C中FeAsO4含量。取a g样品,用硫酸溶液溶解,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以淀粉为指示剂,用c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说明已到滴定终点,重复三次实验,记录用去Na2S2O3溶液体积为V mL,计算样品纯度为 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资料:2Na2S2O3+I2=Na2S4O6+2NaI;FeAsO4相对分子质量为195
2022-04-16更新 | 51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统练化学试题
7 . 常温下,向20mL0.2mol/LH2X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测,H2X为弱酸
B.滴加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H2X+OH-=HX-+H2O,HX-+OH-=X2-+H2O
C.水的电离程度:a点与b点大致相等
D.若常温下Ka(HY)=1.1×10-2,HY与少量Na2X发生的反应是:2HY+X2-=H2X+2Y-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得0.1mol·L-1的一元碱ROH溶液pH=12,则ROH一定为弱电解质
B.25℃时,可溶性正盐BA溶液pH=a,升温至某一温度后pH仍为a,则BA可能为强碱弱酸盐
C.25℃时,测得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b,将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b+2,则HA为弱酸
D.25℃时,pH=1的HA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一定等于7.0
2022-01-03更新 | 7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一轮巩固卷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模拟卷(北京专用)
9 . 常温下,某弱酸HA溶液中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B.若温度升高,曲线交点M会向左移动
C.NaA的水解平衡常数D.某的缓冲溶液,pH约为4
2023-03-11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化学试题
10 . 电离平衡常数有重要的功能,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化学式H2CO3HCNHF
电离平衡常数(K)
Ka1=4.5×10-7
Ka2=4.7×10-11
6.2×10-10
6.8×10-4
A.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NaHCO3<NaCN
C.HCN和HF均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D.CO2通入NaCN溶液中:CO2+2CN-+H2O=2HCN+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