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常温下,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 0.1 mol⋅L二元酸,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H随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A.的电离常数约为
B.e点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
C.c点水的电离程度比b点水的电离程度大
D.d点溶液中存在: mol⋅L
2 . 常温下,亚砷酸及其钠盐水溶液中的四种含砷微粒的分布系数(分布系数)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主要含砷微粒为
B.在水中
C.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D.反应至时,
2024-04-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3 . 联氨(N2H4)属于二元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常温下,向含有一定量N2H6Cl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含氮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如]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Ⅲ代表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
B.常温下,
C.溶液中存在
D.b点溶液中:
2023-08-11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4地临高县临高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4 . 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增大
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的有效转化
2023-06-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预测(5月)化学科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测得: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氯气的饱和浓度c(Cl2)与盐酸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氯气溶解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Cl2(aq)+H2O(l) H+(aq)+Cl-(aq)+HClO(aq) K1=4.2×10-4
②Cl2(aq)+Cl-(aq) C K2=0.19
③HClO(aq) H+(aq)+ClO-(aq) K3=3.2×10-8
a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H+)>c(OH-)B.c(Cl-)>c(C)
C.c(Cl-)>c(ClO-)D.c(ClO-)>c(C)
2023-06-03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6 . 常温下,向溶液(此时为a点)中不断加入固体,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的负对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电离常数
B.b点对应溶液中:
C.c点对应溶液中:
D.水的电离程度:
2023-05-03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7 . CO和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易引起酸雨、温室效应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发展,汽车尾气的有效处理变得迫在眉睫。其中的一种方法为2CO(g)+2NO(g)=N2(g)+2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该反应为自发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_____0(填“>”或“<”或“=”)
(2)已知:N2 (g) + O2(g)=2NO(g) H= a kJ•mol -1
C(s) + O2 (g)=CO2 (g) H= b kJ•mol -1
2C(s) + O2 (g)=2CO(g) H= c kJ•mol -1
则 2CO(g)+2NO(g)=N2 (g)+2CO2 (g) H=___________kJ•mol-1 (用含 a、b、c 的表达式表示)。
(3)一定温度下,将 2molCO、4molNO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已知起始压强为 1MPa,到达平衡时, 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则:
①该温度此反应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写出计算表示式)
②该条件下,可判断此反应到达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断裂 2 molC=O 同时形成 1 mol N≡N。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与NO的转化率比值不再改变。
(4)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 CO、NO 转化的影响。将 CO 和 NO 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 N2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即 NO 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要达到最大脱氮率,该反应应采取的最佳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
②若低于 200℃,图中曲线 I 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
(5)已知常温下,Kb(NH3·H2O)=1.8×10-5Ka1(H2CO3) =4.4×10-7Ka2(H2CO3) =4.4×10-11.此温度下某氨水的浓度为 2mol/L,则溶液中c(OH-)=___________mol/L,将脱氮反应后生成CO2通入氨水中使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此时 =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4位数字)
(6)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要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021-05-24更新 | 8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变式题11-19
8 . 已知H3PO4是一种三元中强酸。25℃时,向某浓度H3P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2表示,曲线4表示
B.25℃时,H3PO4的电离常数=105.1
C.pH=7.2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6.8mol∙L-1
D.pH=12.3时,溶液中5c(Na+)=2c(H3PO4)+2c()+2c()+2c()
2021-03-09更新 | 8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变式题11-19
9 . 含有弱酸HA和其钠盐NaA的混合溶液,在化学上用作缓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将该溶液两等分,向其中加入少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另一份加入少量K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现将0.04mol•L-1HA溶液和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缓冲溶液。
①若HA为HCN,该缓冲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______c(CN-)。(填“<”“=”或“>”);
②若HA为CH3COOH,该缓冲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所有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3)缓冲溶液一般是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其pH值的近似计算公式为:pH=pK+lg[c共轭碱/c]。人体血液中的H2CO3-HCO3平衡起到缓冲作用。实测某人血液的pH=7.2,c()=2.3×10-2mol/L,且已知血液中的H2CO3的pKa1=6.2。则此人血液中的c(H2CO3)=______mol/L。
2020-07-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0届新高考化学模拟测试试题
10 . 碳酸和一水合氨是重要的弱酸和弱碱,常温下,其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弱电解质H2CO3NH3·H2O
电离常数
(1)碳酸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二级电离常数表达式________
(2)浓度均为0.01 mol.L-1的H2CO3溶液和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混合溶液中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在水溶液中相互促进水解,反应为,则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室温下,向100 mL 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100 mL 0.2 mol·L-1NH3·H2O溶液,则+____+_____
2020-07-16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0届高三6月大联考高考模拟演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