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含量的测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食物摄入铁元素,例如黑木耳中就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地黑木耳中铁的含量,开展了如下研究与实践活动。
【研究与实践活动一】
研究黑木耳中含铁物质的水溶性:称取a g黑木耳,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后取浸泡液进行铁元素检测,结果未能检测到铁元素。
【研究与实践活动二】
研究黑木耳中铁的含量:称取a g黑木耳,高温灼烧使之完全灰化,按如下流程对得到的黑木耳灰进行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说明黑木耳中的含铁物质___________溶于水(选填“能”或“不能”)。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滤液与Fe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由A转化为B可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5)由C转化成D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___________
(6)将a g黑木耳中的铁元素经流程A→C-D进行完全转化,将D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b g红棕色固体。若流程中加入的铁反应掉c g,则该黑木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 . 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地壳中的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其是冶炼钛的重要原料。生产钛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常温下,钛既不与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也不与强酸反应;
②加热时,钛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
(1)在反应I中:
①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摩尔质量为28       C.为可燃性气体       D.具有还原性
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③每转移0.2mol电子,同时生成CO的体积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
(2)在反应II中:
①氩气的作用为_______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为了测定反应II制得的金属钛(杂质仅含Mg)中的钛元素含量。常温下,取mg反应II制得的金属钛置于烧杯中,往烧杯中逐滴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的稀硫酸,当不再出现气泡时,共消耗VmL稀硫酸:
①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金属钛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3 . 某实验小组欲利用如下装置以焦炭、氯气与为原料在高温下制备,反应原理为:。已知是一种易水解生成的无色液体,沸点为136.41℃。

(1)A装置中所用试剂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反应开始前持续通入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目的是_______;干燥剂X可选用_______ (填标号)。
A.碱石灰              B.            C.无水             D.
(2)C处弯管的作用是_______;干燥管F中盛放碱石灰,结合实验原理和反应过程,分析G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干燥管F去掉,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进行制备,该实验小组欲利用下列方法测定某钛铁矿中钛元素的含量。取该钛铁矿mg,研碎后用适量浓硫酸加热溶浸,溶浸后过滤得到“钛液”,冷却后将“钛液”加水稀释到amL,加入过量铝粉,振荡使其完全反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过滤后取出滤液,滴加2滴KSCN溶液,用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该钛铁矿中钛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2-08-2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4 . 碳酸钙(CaCO3)是地球上常见物质之一,是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用途甚广。
Ⅰ.牙膏主要由摩擦剂和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组成。某牙膏摩擦剂的成分仅为CaCO3和SiO2,为测定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1molL-1稀盐酸和1molL-1NaOH溶液。
②称取6.0g该牙膏,溶于水并稀释至30mL,过滤。
③用1molL-1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稀盐酸,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④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⑤将滤渣加入60mL1molL-1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①_______(填标号)。
(2)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④中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的_______(填化学式)为该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之一,该物质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该实验需称量4次6.0g牙膏进行4次测定,若实验室现有250mL、500mL、1L等几种规格的容量瓶,在本实验中溶液均只配制一次的情况下,应选规格为_______的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
(4)某同学共称量了4次6.0g该牙膏进行了4次测定,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1234
10.19.910.29.8
则测得该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Ⅱ.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杂质不溶于酸),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制备并提纯碳酸钙。

(5)熟石灰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参照图1,另设计实验提纯碳酸钙(如图2)。_______。(提供试剂: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透明铁黄(FeOOH)是一种分散性良好的铁系颜料。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熔烧去硫后烧渣(主要成分为、FeO、、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透明铁黄工艺流程如下:

(1)浸取液中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过滤I”后,滤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
(3)“还原”时,试剂X若选用铁粉,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制备铁黄:向一定浓度溶液中加入氨水,当滴加氨水至pH为6.0时,停止滴加氨水,开始通氧气,生成铁黄。通入氧气过程中,记录溶液pH变化如图1所示。

已知:25℃时,完全沉淀(离子浓度)的
①滴加氨水产生沉淀,当pH为6.0时,溶液中残留浓度为_______mol/L。
②请写出0~时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时段,溶液pH明显降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
(5)制得的透明铁黄中往往混有氧化铁,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明铁黄的含量。已知的吸光度A(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与标准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称取3.47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并定容至1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 mL,加入足量KSCN溶液,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8,计算样品中FeOOH的质量分数(写出主要计算过程)。_______
6 .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K2SO4·KHSO4·2KHSO5,M=614 g·mol-1)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具有强氧化性,易溶于水,当溶液pH大于3.0时分解。实验室制取该物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制取过-硫酸(H2SO5) :先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吸附型双氧水稳定剂,然后加入冷的双氧水和过量的浓硫酸,pH控制在2. 0~2.5,反应30 min(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②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制备:向①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边加边搅拌,碳酸钾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30min,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转移至烧杯中,在-10°C条件下冷却结晶后,将混合液转移到抽滤瓶中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产品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用冷的双氧水的原因是_______。向三颈烧瓶中加入双氧水和浓硫酸的操作:_______
(2)写出加入碳酸钾溶液时发生反应生成复合盐和KH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碳酸钾溶液时,应控制加入速度,边加边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4)一种简单鉴别市售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否合格的方法:把一片过-硫酸氢钾片剂放入装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若很快就可以明显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且持续一定时间,可以证明产品的氧化性很好,从而证明这是合格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产品。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间接碘量法测定产品活性氧(一个活性氧可得到2e-)含量。
检测原理:2KHSO5 =K2SO4+H2SO4+O2
4I-+4H+ +O2=2I2+2H2O
I2+2S2O=S4O+2I-
量取75 mL蒸馏水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过量的碘化钾溶液,称取a g产品于碘量瓶中摇匀。暗处放置5 min后,用c mol·L-1的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7 . 在实验中通常用滴定法测量物质的浓度或进行定量实验。
(1)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某样品中草酸的含量。称量草酸H2C2O4样品1.0000g并溶于水,用0.2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mL(假设样品中杂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①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滴定时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指示剂。
③高锰酸钾溶液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放。
④样品中草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某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性溶液中Cl-的含量,用AgNO3溶液进行滴定。
物质AgClAgBrAgIAg2SAg2CrO4
Ksp2×10-105.4×10-138.3×10-176.3×10-501.12×10-12
颜色白色淡黄色黄色黑色砖红色
下列物质能用作指示剂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
①K2CrO4②Na2S ③KI        ④KBr
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3)25° C时,向NaHA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粒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HA- +H2O H2A+OH-的水解平衡常数为_______
8 . 硫酸铵是常见的氮肥。实验室利用氨气与硫酸为原料制备硫酸铵,并测定产品中硫酸铵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I.的制备

步骤II.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0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5mL甲醛(HCHO)溶液,放置5min,加1~2滴酚酞,用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VmL;
③平行测定三次,V的平均值为7.40。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步骤I中“混合”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BCD
(3)步骤II中“放置5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步骤II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6)若用含有少量甲酸的甲醛溶液进行实验,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防止出现上述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022-01-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9 .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并测定产品中少量碳酸氢钠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I.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④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为22.45,平均值为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35℃时,开始分解。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0102030405060
35.735.836.036.336.637.037.3
11.915.821.027.0
6.98.29.611.112.714.516.4
29.433.337.241.445.850.455.2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晶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晶体A能够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
(2)步骤I中“300℃加热”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指示剂N为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
(4)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1-06-09更新 | 905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湖南化学高考真题
10 . 过氧乙酸是具有重要用途的有机合成氧化剂和化工原料,实验室拟合成过氧乙酸并测定其含量。
(1)浓缩
在图示装置(加热装置已省略)中,由分液漏斗向冷凝管1中滴加30%溶液,最终得到质量分数约68%的溶液。

冷凝管1、冷凝管2中进水接口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加热温度不宜超过60℃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合成过氧乙酸
向带有搅拌装置及温度计的500mL三口烧瓶中先加入16g冰醋酸,在搅拌下滴加90g68%溶液,最后加入4.1mL浓硫酸,搅拌5h,静置20h。
(已知:CH3COOH+H2O2+H2O)
①用浓缩的68%溶液代替常见的30%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过氧乙酸含量的测定
步骤a:称取5.0g过氧乙酸试样(液体),配制成100mL溶液A。
步骤b:在碘量瓶中加入5.0mL溶液、3滴溶液、5.0mL溶液A,摇匀,用0.01mol/L的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步骤c:向滴定后的溶液中再加1.0gKI(),摇匀,置于暗处5min,用蒸馏水冲洗瓶盖及四周,加钼酸铵催化剂20mL,摇匀,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5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重复步骤b,步骤c三次,测得平均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①步骤a中配制溶液A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和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②设计步骤b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21-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