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将得到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
B向乙醇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钠块,有气泡产生证明乙醇中含有水
C将2体积和1体积混合通入装有灼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溶液和品红溶液,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褪色说明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将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溶液变黄氧化性:
A.AB.BC.CD.D

2 . Ⅰ.某学习小组进行浓硫酸对蔗糖的脱水实验,为了验证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态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图装置:


(1)图1的A中最好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_(填编号)。
(2)图1的B装置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_;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E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图1的A装置中使蔗糖体积膨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某小组利用溶液和硫酸酸化的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通过测定酸性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

实验编号

酸性溶液的体积/mL

溶液的体积/mL

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10

35

25

10

10

30

25

10

10

50

(4)表中___________
(5)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填编号)
(6)实验③测得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___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取纯净乙炔并进行有关乙炔性质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制乙炔时,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中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用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常含有等杂质,除去杂质应选用___________装置(填装置序号)。
(4)验证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因为有杂质,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因为有杂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2023-04-2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崇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4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的pH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深,说明非金属性:S>C
B探究KI与反应的限度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探究氧化性的强弱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氧化性:
D证明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A.AB.BC.CD.D
2023-03-04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5 . 如图所示,a、b、c分别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b为氯气,c为饱和食盐水,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瘪,则a可能是熟石灰
B.若b为空气,a为二氧化锰,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c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C.若b为空气,c为水,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a可能是硝酸铵
D.若b为氧气,c为氢氧化钠溶液,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瘪,a可能是硫酸亚铁晶体
2023-01-1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微山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实验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分析与解释】
(1)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2)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3)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有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参与反应。
7 . 验证氧化性,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然后关闭
Ⅱ.打开活塞a,滴加⼀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关闭
Ⅵ.更换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中溶液的离子。
(1)检验B中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过程ⅢB中的黄色溶液中通入气体,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若将C中制取的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定能够证明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为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既有又有

(6)将B中的溶液换成溶液并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被氧化成单质,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2022-11-24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I.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铁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及性质。

(夹持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①SO2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是SO2漂白性的表现;
②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应混合液立刻变成了血红色,而Fe2+遇KSCN溶液不显色。
实验开始前,先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后,向A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观察到A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B装置中溶液褪色,说明有____(填化学式)生成。再取出A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浓硫酸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C装置中____(填“有”或“无”)沉淀生成。D中溶液紫色褪去,体现气体产物的____性(填“氧化”、“还原”或“漂白性”)。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II.硫有多种化合物,如H2S、COS(羰基硫)、SO2等,它们对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
(5)COS(羰基硫,其中硫为-2价)燃烧时有SO2生成,其原理为:2COS+3O22CO2+2SO2。若有60gCOS(羰基硫)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L。
(6)电厂排出的烟气中含有CO、SO2等。CO在催化剂存在时可与SO2反应,转化为一种固体和一种无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022-11-22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图中为实验室制取氯气及性质验证的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装置F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写出装置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2-11-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同学进行有关NO2气体的系列实验。
实验I:
图甲,烧瓶中放有少量铜片,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加入过量浓硝酸。
   
(1)烧瓶中产生气体的颜色是____;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烧瓶浸入冰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____(“变深”“变浅”或“不变”)。
实验Ⅱ:
某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实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乙丙两种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实验装置图乙:
   
(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
实验装置图丙:
   
(5)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6)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提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