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之演进关系表


时代戏曲之代表表演区观众区说明
原始社会 原始歌舞天然场所(如苑丘) 原始歌舞的全民性,表演区与观众区未分化
巫祝祭坛天然场所表演区与观众区开始分化
春秋战国俳优殿庭、院落殿庭中座席戏曲的贵族化趋势,表演进入人工建筑场所
汉魏百戏殿庭、广场台、座席、帐篷戏曲进一步贵族化,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歌舞歌台、舞台、乐棚戏场、变场戏曲的市民化趋势,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 杂剧、北曲 舞亭、乐亭神庙广场戏曲进一步市民化,表演台加上屋顶
完整戏台神庙广场、瓦舍勾栏戏曲市民化得到较大发展,表演区和观众区的建筑一体化出现,后台的雏形出现
南戏戏台进一步完善宗祠、神庙广场、街巷、会馆戏曲表演的复杂程度提高,前台加宽,后台加大,建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地方戏宫廷戏台宗祠、神庙广场、街巷、会馆、戏园、庭院戏曲得到皇家重视,并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城市中出现室内空间完整的剧场

材料二     清初以来,昆曲作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以及在宫廷相府中的走红,其刻意追求高雅品味,日益脱离大众。18世纪后期,随着四大徽班的进京,京剧逐渐形成。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因而流传日益广泛,最终成为所谓国剧。戏曲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并不只限于它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实际上,它在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等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成为“国剧”的主要因素,并简述明清戏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2021-01-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下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
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
3 . 儒学在先秦时期表现为子学,在汉代表现为经学,在宋明时期表现为理学,明末以来又兴起实学之风。这体现了
A.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儒学的政治化趋势日益增强
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可动摇D.君主专制强化了儒学的地位
2020-12-16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官僚政治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总的趋势是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统治范围D.放松思想控制
5 . 北魏僧统(统监全国僧尼事务的僧官)法果曾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如拜佛陀。北魏文成帝曾诏令,建造佛像“令如帝身”,其后又以太祖之后的五位皇帝为原型建造了五座佛像。这表明,北魏时期
A.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中央集权的趋势得到加强
C.专制统治促进了佛教本土化D.佛教盛衰取决于皇帝好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020-06-02更新 | 376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20-02-02更新 | 140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2020-03-23更新 | 580次组卷 | 40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19-11-02更新 | 314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
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
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A.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教育
B.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
2019-10-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