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在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治理的方略B.国家最高统治权
C.国家统一的方式D.单纯的学术问题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3 . 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 .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主张“以法为教”,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则体现了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而是力图把各家思想融为一炉。这一变化反映出(       
A.百家思想的对立与冲突B.思想融合与趋向统一
C.政治统一推动社会变革D.统一成为人们的共识
2023-02-1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通史简明教程》写道:“就思想领域来说,当时学派之多,争论问题之广,道理之深刻,空气之活跃,都是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和当时历史环境相联系的。”这表明百家争鸣(     
A.具有相同的政治诉求B.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
C.具有相似的思想内涵D.为平民和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6 . 虽然东周时期的政治不稳定,但其文化却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夺权”斗争
C.士阶层的出现,教育的下移发展D.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
7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变法运动
8 .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B.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
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
2023-02-01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下列表述符合该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匈奴南侵,县制普及B.中央集权,民族交融
C.小农破产,经济衰退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10 .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周文王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