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有论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每个思想流派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并在互相批驳中又互相交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形成的基础。这说明诸子百家
A.促使治国理论开始形成B.形成了一致的治国理念
C.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明D.影响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2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3 .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写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这有利于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佛、道思想的吸收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传统儒学的发展
4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
2020-10-12更新 | 216次组卷 | 25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020-08-29更新 | 1325次组卷 | 12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7 .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2019-10-11更新 | 655次组卷 | 16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