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儒、墨思想以鲁国为中心,儒家思想传播于晋、卫、齐,墨家思想传播于楚、秦;道家思想源于南方的楚、陈、宋;阴阳家则起于北方的燕、齐;法家思想以三晋为主。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进入转型时期B.士人阶层得到解放
C.各诸侯国文化繁荣D.文化区域特色明显
2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是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分封制崩溃C.商人地位降低D.“学在官府”
2023-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4 .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独占文化和知识话语权的格局被打破,诸子百家迭次兴起。他们在争鸣的同时,又共同主张(     
A.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恢复周天子的固有权威
C.社会从无序重归有序D.提升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6 .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B.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C.形成开放自由的文化风气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官府”日益转向“学在民间”。这一变化(     
A.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推动B.使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C.有助于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D.使各学派思想逐渐统一
9 . 据考古发掘的战国简帛记载,“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A.政治观念基本一致B.思想主张相互融合
C.争鸣态势不可调和D.哲学体系范畴趋同
2022-07-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问题是社会现实,虽然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
A.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经成为诸子共识
C.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