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支持D.兼并战争的兴起
2 .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强调百家争鸣(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B.其形成源远流长
C.是思想文化上的创造D.其思想博大精深
4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6 . 历史上第一个为《老子》作注解的人是法家的韩非子,《韩非子》里有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篇叫《解老》,就是解释《老子》,另一篇叫《喻老》。当时还出现了一个综合性的学派,有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就是杂家。这表明(     
A.战国中后期出现学术整合趋势B.先秦诸子百家强调制度与秩序
C.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先秦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辩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可见(     
A.社会巨变导致思想的多元化B.儒墨两学派同源异流
C.墨学兴盛源于对儒家的批判D.儒学与墨学相互交融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B.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C.形成开放自由的文化风气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10 . 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被游离出来。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从春秋开始,士阶层越来越活跃。他们的活动(     
A.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与崩溃
C.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