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荀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A.具有统一倾向B.质疑礼乐文明C.相互交流学习D.心系苍生疾苦
3 . 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 . 先秦思想,异彩纷呈。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推崇“人定胜天”;道家追求“功遂身退"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实质反映了(     
A.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B.诸子百家兼容并包
C.先秦思想呈现活跃局面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部分。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的史书例举与辨伪分析,正确的是(     
史书例举辨伪分析
A《晏子》中有非乐、兼爱、非厚葬等思想可断定该书成书晚于《墨子》
B《文子》内有六章与今本《道德》篇基本相符,且其整体思想脉络可寻可断定该书作者为老子思想形成前的道家巨擎
C《晏子春秋》被认为是古本亡佚后的伪托之书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可推翻这一怀疑
D《列子》记载了孔子一段感慨:“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中的“西方之人”是释迦牟尼,孔子时代不可能有佛学思想传入中国,故知该书是伪书
A.AB.BC.CD.D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是“三才”之一,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逐渐确立
C.知识分子主导国家命运D.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弘扬
8 . 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致使“私学勃兴”。此社会现象
A.表明古代教育实现公平公正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标志着儒学体系的基本确立D.表明古代文官体制的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促进了孔子“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主张的提出。先秦诸子的这种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D.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10 .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为“争奇斗艳的大花园”,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群花怒放,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B.私学兴起
C.士阶层崛起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