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的时代命题,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则指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由此可见,诸子百家(     
A.都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思想主张日益趋于一致
C.都认同专制集权理念D.对稳定秩序的共同追求
2 .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     
A.利于强化 “家国一体”的观念B.反映战国时期工商业的繁荣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D.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3 .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增加人口(如下表)。这些主张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也。”
管仲“夫征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丰者霸。”
商鞅“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普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A.解决了当时人少地多的矛盾B.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
C.体现了重建政治秩序的需要D.说明地主阶级治国思想趋同
4 . 先秦文就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人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道德经》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墨子·法仪》

A.人本思想已经出现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
C.天人合一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
2022-04-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指出,“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材料表明“士”崛起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制崩溃B.社会的转型
C.争霸战争的求D.私学的兴起
2022-02-23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A.百家争鸣既根植于传统又融合创新B.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
C.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
7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
8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延续了一百四五十年之久。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各派名士自由讲学、自由辩论、自由著书立说,言治乱之事理,献治国之策略。材料主要说明,稷下学宫
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历史先河B.促进教育体系的日益成熟
C.体现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9 .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宣称:“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这一思想
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B.表达百姓的政治愿望
C.顺应国家统一的趋势D.成为秦汉治国的方略
10 . 李振宏强调:“义”是传统宗法社会的基本政治准则,不仅有亲亲尊尊的精神内核,还有公、正、善、节、分等具体观念内涵,是一个引起诸子群体性关注的核心观念,在战国诸子文献中均有较为突出的观念地位。这反映出诸子百家学说
A.以“义”为核心主张B.呈现一体化的特点
C.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源于宗法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