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3 . 《中国通史简明教程》写道:“就思想领域来说,当时学派之多,争论问题之广,道理之深刻,空气之活跃,都是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和当时历史环境相联系的。”这表明百家争鸣(     
A.具有相同的政治诉求B.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
C.具有相似的思想内涵D.为平民和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部分。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的史书例举与辨伪分析,正确的是(     
史书例举辨伪分析
A《晏子》中有非乐、兼爱、非厚葬等思想可断定该书成书晚于《墨子》
B《文子》内有六章与今本《道德》篇基本相符,且其整体思想脉络可寻可断定该书作者为老子思想形成前的道家巨擎
C《晏子春秋》被认为是古本亡佚后的伪托之书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可推翻这一怀疑
D《列子》记载了孔子一段感慨:“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中的“西方之人”是释迦牟尼,孔子时代不可能有佛学思想传入中国,故知该书是伪书
A.AB.BC.CD.D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6 . 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以下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有(       
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卷
9 . 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齐国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谈说之士,会聚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设立
A.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教育之风
B.促使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兴起
C.有助于战国时期学术融合趋势的发展
D.确立齐鲁地区学术文化成为统治思想
2022-05-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的时代,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
B.“稷下学宫”集官学与私学之所长
C.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D.儒学较早成熟,并逐渐成为思想正宗
2022-03-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