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20世纪初,《大公报》的报人们运用白话文大声疾呼,中国“积萎不振,日渐衰弱者,此何故哉?曰:国民无公德故”。“一家人没爱德,就不成一个家;一国人没爱德,就不成一个国”。这说明此时部分报人已经意识到(     
A.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性B.民众精神觉悟的重要性
C.推广白话文章的必要性D.家国一体观念的普遍性
7日内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自拟模拟(6)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发挥了导向和催化作用,而中国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西方文化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既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又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文化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而社会转型又反过来对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和创新。

——摘编自陶爱萍、汪婷《西学、儒学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一文中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使人们失却自由”;历代帝王尊孔, “皆傀儡孔子,所谓尊孔,滑稽之尊孔也”。这一观点意在(       
A.全面否定孔子的成就B.动摇君主专制的根基
C.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D.揭示儒学历史局限性
2024-04-17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   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糕。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主持刊行年月地点宗旨(倾向)
《新青年》陈独秀1915上海北京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梁启超1916北京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毛泽东等1918湖南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和方法
《每周评论》李大钊1918.12北京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南开大学1919.5天津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孙中山1919.8上海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社1919.10北京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醒农社1920.5北京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10广州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李大钊1920.11上海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把这个材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2024-04-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6 . 辛亥革命后,出版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仅在上海一地,出版业的从业者就大约有4000人,遍及创作、印刷、装帧、发行各环节。就规模而言,出版业在当时上海国民经济诸门类中相当可观。此时期出版业的发展(       

A.反映了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B.适应了北洋军阀维护统治的需要
C.助力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D.得益于晚清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4-03-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材料意在(     
A.论证戊戌变法的正确性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
C.揭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
2024-03-28更新 | 35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要革新政治,就要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的文学,日夜埋头故纸堆中,所看到的不外是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求不到的。陈独秀旨在(     
A.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促进文学革命的开展
C.打破专制愚昧的束缚D.探求民主革命新道路
2024-03-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少年中国

材料   在国外或中国国内的现代学校里接受教育的人们——其影响远比不那么尊重学问的国家的知识分子广大,这大概是当今中国最有希望的现象。受新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他们的眼光和抱负令人钦佩,或许再过十年,其势力就足以改造中国。

依我之见,人们可将“少年中国”分为两代:第一代年龄较长,他们艰难地与儒家的偏见抗争,虽然摆脱了束缚,但难免有孤独之感。第二代年纪较轻,新式学校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年长的一代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年纪较轻的一代比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更具优点。由于经历的磨难较少,他们精力充沛,更加自信,他们同样秉持了前一辈先驱们的正直与诚实,而且还更加坚定了在社会上发挥效用的决心。这些年轻人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英)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


请依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作者提及的两代“少年中国”人进行文字画像。(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觉就是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彻底理解自己的文化,明确文化的长处和弱点,处理当地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从源头上讲,虽然西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但大量的东渐则在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宣传、推介西学的思潮与行动肇始于近代;另一方面,近代传统文化重建与转化的初衷与旨归均以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为核心。文化自觉理论以其立足民族文化本位、观照“古今中外”、横纵时空的反思意识澄明出民族文化自知自信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近代思想的发生与演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新视角。也可以说,近代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

——摘编自孙墨、周琳《论中国近代思想的文化自觉理路》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选取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述充分)
2024-03-15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