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担负经济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香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强烈不满,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1855年,英国首相面对强大的压力,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其它国家学习英国文官制度并结合本国实际,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对科举制有一定的批判和继承。但是,考试与任用在实际上是相互脱轨的,无法实现所有的文官都经由考试合格才任用的设想,不乏任人唯亲的现象存在。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考试独立权、任用制度,也可以被视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之开端。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由于在民国时期的军治和党治色彩浓烈,经过一般程序通过考试合格的人,入职后还要进行学习,俸金远要比非考试合格途径上来的待遇低,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对知识分子的吸引。

——摘编自刘桂君《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文官制度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2 .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茵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衰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雯好。

——据李东泉等整理《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社区“睦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区治理的认识。
2024-01-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有结论)
4 . 宋朝时期铜钱因正常贸易或走私向外输出极多,以致国内铜钱流通不足,发生钱荒。史载南宋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直接推动纸币的产生B.外贸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受到关注
C.走私活动成为钱荒的主要原因D.铜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货币
5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韩非子》

孟子、荀子虽然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但他们这种以“仁义道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主张在战国争霸时期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适应战争兼并的形势……由于商、韩思想是将以“富国强兵”为基本目标的功利追求通过“尚农战”、“重赏罚”等突出强调功利予夺的制度性、操作性中介与“君主专制”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商鞅、韩非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法国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韩非的政治主张,指出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法家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国民法典》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要比较中国《唐律疏议》与《法国民法典》本质上的差异。
2024-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政策的调整B.赋役制度的发展变革
C.统治者强化基层的治理D.高产作物的种植导致人口增长
2024-01-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铸刑书  “相生相胜”   双镰铁范
质库   “四监司”   台谏合一
六科     卫所     金花银
税民资         《九章算术》
A.②①④③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2024-01-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这一“羁縻政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
2024-01-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宗法制逐渐瓦解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2024-01-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国货币可与美元直接挂钩,美元居霸权地位
②美国获得了发行世界货币的权利
③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
④以浮动汇率制代替金本位制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
2024-01-0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