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而秦国以军功赐爵受田的做法更是打破了世禄、世业的传统秩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世卿世禄制度完全崩溃瓦解
C.官僚政治产生发展D.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2024-05-3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水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     
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
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
3 .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国家政权属于国王和议会,应当按照法律进行治理。据此推知,当时欧洲(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
C.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世俗王权已超越教权
2024-05-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秦律·徭律》记载:“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这反映了(       
A.秦律当中存在分级处罚B.秦律实施具有灵活性
C.秦律实行严刑峻法原则D.秦律以经济处罚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否定性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6 .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但是出国后的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国际协商保障了华工的权利
2024-04-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代官职有师与保,统称“师保”。师保不仅是天子及子弟的教师,而且是国政监护人。《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体现了(       
A.师保的责任意识B.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C.早期的民本思想D.当时仍保留原始民主遗存
8 . 明代,苏州人陈仁锡设立陈氏义庄、立“向善、月学、中节”三规,并明文规定“不孝不悌父兄自首者虽贫不给;侵损墓木得罪祖宗者虽贫不给;失身下贱贻玷族属者虽贫不给;倘若有冒取外姓为己子或在外不检生子者不给”。由此可见,义庄(     
A.重视对族人的道德教化B.强调族人的社会义务
C.注重家礼的仪式化建设D.兼具报国宜家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南宋绍兴年间,政府曾实行“经界法”,以都保区划为单位,逐丘丈量田土。其主要步骤有差官、置局、打量步亩、攒造图帐等,其中打量步亩、攒造图帐是“经界法”的核心。“经界法’旨在(     
A.明确田亩数量B.确定土地权属C.限制人口流动D.保障赋税收入
2024-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东汉的外戚集团在军事上一方面久掌宿卫,保证了东汉中央政府的稳定,另一方面亦曾率部赴边疆,捍卫了整个国家的安全。在政事上对君主进言直谏,保证了在非常时刻的言路畅通,向统治阶级倡导道德自律,使得轻利、忠义的朴素价值观深入人心,且在幼君嗣位时能肩负起过渡统治者的职能,避免了政局的动荡。材料旨在说明(       
A.新儒学对外戚集团的影响B.外戚集团占主导地位
C.外戚集团维护了政权稳定D.中央集权的逐步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