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2年,蔡锷在其《军国民篇》中指出,德国之所以崛起欧洲,与其所奉行的“铁血主义”紧密相关,日本得以睥睨东泽,与其举国皆兵之“军国”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他主张把军事训练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以振我国家。这一主张(       
A.表达了对日本德国政体的向往B.开启了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
C.体现了对自上而下改革的认同D.彰显了尚武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4-05-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表为1894—1913年中国部分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由如表可知,这一时期(     
项目1894年
(金额单位:万元)
1913年
(金额单位:万元)
年增长率
(%)
棉纺织业67.11085.615.8
面粉业47.2931.925.8
水电业197.22720.030.0
采矿业391.61649.17.9
A.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救亡思潮B.列强对华侵略有所放缓
C.政府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对商人的身份、享有的权利、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接着又颁行了《公司律》131条,分别规定了公司分类、创办呈报法、股份、股东权利、董事、股东会议等细节。这些政策的出台(     
A.促使企业形成良性运转状态B.体现出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C.健全了近代公司的经营理念D.改变了传统商人的社会形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立宪派大臣载泽明确表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同年10月,官僚赵炳麟强调,“凡君主立宪国,其君主有统一之大权,一切关于政治之事,不经君主裁正,不能施行”,且国君可通过议院牵制“政府”。所以,“政府”权虽重,而“无从逞其强权”,“虽有枭雄不敢上凌君而下虐民”。1908年,资政院表示“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政府辅弼行政”。

1910年前后,梁启超说,“夫使对于君主而负责任者即称之曰‘责任内阁’也,则我国之有责任内阁已数千年,岂复劳诸公之陈请”。他指出,“责任政府”只有对代表民意的国会负责,才能真正成立,“与国会相依为命”;“夫使国家而果为君主私产,则君主固自应非国家机关,即政府、议会等,亦不过为君主之机关,而非国家之机关。”而清廷所谓的“责任政府”,与军机处没有实质区别,梁启超后来回忆说,“彼其时虽号称有国家而实未尝有国家也,号称有政府而实未尝有政府”。

——摘编自陈思言《“政府”概念的创制与清末政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集团与梁启超有关“政府”含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统治集团与梁启超有关“政府”含义的认知差异。
2024-05-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八国联军炮口下逃出北京的西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变法,由此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所谓“新政”时期。面对庚子以后的社会危机和日益迫近的革命,它明显地带有王朝自我挽救的意味。而一个扑杀过变法维新志士的人物侈口昌言“变法”,又像是一种历史的嘲讽。所以,人们称之为“假维新”,以区别于戊戌年间那场以救亡图存改造王朝为目的的维新运动。然而,真实常常存在于矛盾之中。在假维新的过程中又实现过一部分真改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4-05-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A.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B.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C.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D.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7 . 【改革与革命】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确定了社会革命与改革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它们各自科学的理论内涵。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革命只有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关节,点上才发生,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社会改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转轨换型,另一种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备,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除旧布新。

——摘编自张艳国《革命进程》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8 .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地令》共15条。其中第3条后款有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 ……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些规定(     
A.反映出国家治理存在反复性B.适应了农耕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出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D.表明均田制正逐步被废弃
2024-05-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5年中国大事记

1 — 6月7—12月
(1)日俄战争:驻守旅顺的俄军向日军投降 (2)清廷设商标注册局
(3)张零创办南通博物苑
(4)东京中国留学生请朝廷立宪
(5)中英签订广(州)九(龙)铁路合同,规定 中国段清政府需向英国借款修建
(6)清廷将重刑凌迟、枭首、戮尸三项永远删 除,凡死刑至斩决为止
(7)上海巨商领衔抵制美国货
(8)清廷设立公司,兴办滇蜀铁路
(9)北洋六镇新军练成,共计7万人
(10)天津各行商画押从此不买美国货
(11)圣约翰书院正式升格为圣约翰大学,外 国教会学校遍布全国
(12)俄使要求库伦张家口铁路权利
(13)清廷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14)清廷下诏废除科举制度
(15)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企业——华商 航运企业大达轮船公司在上海开业
(16)清户部银行开市,资金400万两,分4
万股,官商各半
(17)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开工
(18)同盟会成立,《民报》出版
(19)陈天华(代表作《猛回头》等)路海自 绝,以一死抗议日本,唤醒同胞
(20)胡德隆创办瑞丰面粉公司
(21)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首映 (22)12月——清廷设立学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1905年的中国”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 明确,可依据部分材料进行提取,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10 . 1984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从上一年的134.64万户猛增到606.52万户。1997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4039.15万人,比1978年净增42.9%;1999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6247.16亿元,是1978年的29.84倍。乡镇企业的发展(     
A.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之一B.成为乡村工业化的有益探索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冲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4-05-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