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改革家。子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

(2)“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4)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子产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子产去世后,全国的人们都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全国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

——摘编自个人图书馆·小袤·《中国》


(1)根据材料,指出子产改革前后郑国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意义。
2019-05-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年8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年满70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20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算的年收入不高于31英镑10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资格:(一)1908年1月1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10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尽管有缺陷,但《养老金法》仍具开创意义。它第一次明确了政府对老年人的责任,落实了谁养老的问题。此后,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变化只涉及如何养老,以及怎样分担养老责任问题。不论准入“门槛”有多高、补贴水平有多低,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老人自此可以走出济贫院,进入国家法制保障序列。

——摘编自唐军《20世纪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养老金法》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养老金法》的历史意义。
2019-05-0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2020-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毛泽东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毛泽东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高宁《毛泽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构想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巴黎的面貌不断变化。19世纪,法国工业化和城镇设高速发展,进城定居的人越来越多。1832-1849年间的巴黎空气混浊,房屋老日,道路狭窄用水短缺,霍乱等疾病肆虐。1852年,市政府开始着手放造城市。到1870年,市内道路总长度从239英里增至525英里,路宽从39英尺增至79英尺,大量人行道和林荫大道建成,路旁还设有公同、长持、家亭、垃圾箱等。城市下水管道总长由142公里扩展到60公里。多达19730座房屋被拆除,3400座新房落成,城市人口容量大增。此外,政府兴办公立学、医院、剧院等、除了保降低入和户利当还面向工人推广福利房、市广植树木,形成了许多绿地公国,连同新的建筑风格一起形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美学此,巴黎走出中世纪,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19世纪末,罗马、马德里等城市纷纷效仿上海法租界的规划也参考了巴黎的经验。

——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2-1870年巴黎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城市改造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美国1789年宪法只授权国会“征收各种税收、赋捐、关税和货物税以支付合众国的债务并提供国防和公共福利”,政府部门无权管理外贸。1816年前美国的平均税率没有超过8.5%。1816年国会通过关税法提高了棉、毛、铁等关税,1828年关税法使平均税率提高到45%。此后美国关税时降时升,至1861年及以后的关税法使进口税不断提高,直到“一战”后美国关税都维持在40%多的高关税上。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在得到外国相应的关税让步的情况下,在签订双边协定时,可以在50%的幅度以内降低关税。1934年至“二战”后,美国与29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相互减让关税。1930—1939年平均关税率43.6%,1940—1949年降为24.1%,1950—1959年降为12%,1950—1969年为11.8%。

——整理自《美国关税演进史》等资料


(1)根据材料指出,1934年前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从1934年开始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其实质。
2019-12-1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
2019-03-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两汉时期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唐朝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纷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制定户籍法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官员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新市民。

请回答: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典型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20世纪初中国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户籍制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2019-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政给美国宪政带来的……主要后果,是把总统这一职务转化为实际上永久性的应急政府的工具。10933年(之后的)六年中,(罗斯福)共有35次都以“紧急状态”、“危机”或“国家危险”为由,将自己的立法和行政行为合法化。1939年,作为反对行政权力的一种反应,美国参议院要求司法部长列数总统权力时,才真正意识到包括一战以来的一百多条法令早已赋予总统宣布国家紧状态的权力。………冷战时,美国总统越来多地援用国家安全使自己的行动合法化。总之,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胆运用美国宪法为自己的权威服务的总统,他充分利用了“大危机”的“有利”形势,在各州、各个社会、经济集团,特别是顽固的州权主义者面对如此困境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不失时机地通过了一系列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集权化法律。

——摘自陈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现象——以“罗斯福政”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新政期间美国宪政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宪政新变化的影响。
2019-05-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