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拥有自己的森林,以供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打猎与练习骑术。为管理庞大而分散的王室森林区,国王颁布了一系列森林法,设置森林法庭审理森林犯罪案件任命林区总管主持行政事务。国王允许宠臣和贵族进入王室森林区打猎,有时也会把部分森林赐予忠心耿耿的贵族;但禁止民众随意穿越及狩猎,这遭到了民众的反对与指责。1217年,《大宪章》中的王室森林问题被单列出来形成《森林宪章》,规定自由人可以赶着牲畜经过王室森林区,在王室森林区内拥有合法土地的民众也可以自行垦荒种植。

——摘编自陈日华《“野味与草木”——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森林问题》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英国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森林资源日益商品化。1668年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官方种植法案,专门划出11000英亩土地用于种植橡树,以满足海军对木材储备的需求。这一时期,对森林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8世纪下半叶,公众的自然观悄然发生变化,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止沙尘等生态价值逐渐为人所知,这为政府政策的转变奠定了基础。1877年《新森林法案》的实施使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得以保存。1878年《埃平森林法案》禁止圈占埃平森林,四年后该地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民众休闲的公共空间。随着政府的不断介入,人工造林工作迅速展开,英国森林覆盖率开始逐渐回升。

——摘编自李鸿美《崛起的代价--16-18世纪英国森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森林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英国森林利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森林利用的认识。
2023-07-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图)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画面中国王手持长矛、头戴羽冠,贵族们身披兽皮战袍、身形强健。该壁画(       

波南帕克神庙壁画(局部)
A.揭示了美洲文明崛起的原因
B.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
C.展现了玛雅文化的独特风貌
D.属于第一手文献史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小说《艰难时世》中描述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史料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发掘了该墓地遗址。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为唐朝时期。以下图片为墓葬部分文物。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的史料价值。
2023-06-2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
2023-06-14更新 | 3550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9年,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南坡的古墓中出土,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共有21个,动作不一、表情各异、各具特点,而这些陶俑是被放置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陶俑中乐工7人、杂技表演者7人、观赏者7人,完整展现了汉代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场面。这乐舞杂技俑(       
·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A.彰显了西汉民众生活的富足状态B.印证了西汉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
C.是研究西汉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D.能完整地还原西汉贵族奢侈生活
2023-05-0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热身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表为有关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生产的出土部分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内容出处
1“延昌卅六年丙辰岁二月廿日,宋口(注:残缺)",“边夏孔进渠常田叁亩,亩与大麦”。(大意为农历二月二十日,宋某租种了孔进梁三亩地,所种谷物为大麦)《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年)宋某夏田券》
2626年五月(农历)高昌某寺的食品消费中,有“《(大麦)五斛、糜一斛二斗,用雇外作人十人,用刈麦(注:割大麦)并食粮”的记载。《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例月用斛斗帐历》
3高昌县令各乡“准家口多少各贮一年粮",“其大麦今既正是收时,即宜贮纳讫速言”,落款时间五月十九日(农历)。(大意为防止灾荒发生,官方命令各家要储粮备荒)《唐永淳元年(682年)西洲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根事》
根据材料,推断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成熟的大致月份,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

——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榛实(果实)软不及,蒸根(植物根茎)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花生),蜀国叶蹲鸱(大芋)。配茗人尤未……。”

史料4明崇祯年间,《酌中志》记载道:“斯时所尚珍味……素蔬……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北京)之山药、土豆,南都(南京)之苔菜……不可胜计也。”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观点所引史料进行辨析,找出观点所引史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措施。
10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似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
B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距今430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社会分化已产生
D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A.AB.BC.CD.D
2023-04-29更新 | 63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考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