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2017年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了《燕然山铭》石刻(图),该石刻可以佐证(       

A.秦朝蒙恬收复河套并修长城B.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记功
C.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祭拜祖先D.元世祖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2024-03-2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子贵母死”与“立子杀弟”之先河,明元帝时使二者固化为政治惯例。北魏献文帝时不再发生大规模的、程序化的杀戮,“立子杀弟”现象就此终结。据此可知,北魏时期(     
A.外戚干政现象已消失B.国家治理日益完善
C.政治制度趋于封建化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2024-03-21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极力提倡汉化,认为可以“增长见识”;金世宗却坚决反对汉化“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两者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但这两朝都较快退出了中原统治。材料旨在说明少数民族政权(     
A.实施汉化意义不大B.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
C.辩证施行汉化的重要性D.需要全面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3世纪,鲜卑开启了姓氏和婚制改革,将族众分为十个族氏,规定十氏百世不通婚。此后,鲜卑十氏与外姓族广泛通婚。这一改革(     
A.推动了鲜卑步入早期国家阶段B.保证了氏族贵族的政治优势
C.旨在打乱原有的民族部落布局D.构建了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
5 .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的壁画丰富多彩,有风神、雷神造型的神兽,还绘有当地羌人和龟兹族妇女耙地和采摘桑叶等情景。这反映出
A.中原政权对西北地区行使有效治理B.西北地区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
C.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双向性D.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6 . 迁都之前,围绕礼制问题,北魏的汉人士族间进行了日持久的争论。孝文帝遣使江南,通过引入儒家典籍并阐释,解决了该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重心南移进程完成B.儒家主流思想的地位动摇
C.社会变革加剧民族矛盾D.江南文化获得一定的认同
7 . 史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初定中原,即“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些记载表明(     
A.北魏政权全面学习汉文化B.鲜卑族率先完成封建化转型
C.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D.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
2024-03-10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这一做法旨在(     
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
2024-03-09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此举意在(     
A.促进民族交融B.推崇天人感应
C.树立正统地位D.消除改革阻力
2024-03-08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陈寅恪认为,在北朝时代汉人与胡人的分别,“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这凸显出当时(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C.世家大族逐渐瓦解D.黄河流域走向统一
2024-03-03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