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诏不得以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居所官”。从语意判断,该史料出自
A.《魏书》
B.《汉书》
C.《隋书》
D.《旧唐书》
2 . 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洛阳仍然有许多人穿鲜卑服装
②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
③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地改变
④孝文帝力主改革的决心很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9-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019-09-02更新 | 64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齐民要术·卷八》记载了一种当时中原地区较流行的饮食羌煮法。就是选上好的鹿头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再把斫碎的猪肉熬成浓汤,加一把葱白和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就用鹿头肉蘸着肉汤吃。这反映了(       
A.肉食成为当时的主食B.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C.汉民族饮食的多样化D.食品加工具的科学性
5 . 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 . 如下图所示,中国某地出土的陶俑,在服饰上呈现鲜明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下列哪一改革的特征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亲
D.王安石变法
7 . “自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年)之后,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文中的“魏”是指
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
2019-08-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魏晋墓室壁画描绘的汉族士人食用烤肉串的情景。这可以直接反映

A.胡族生活习俗同化汉族
B.汉族官僚制度改变胡族
C.北方少数民族迅速汉化
D.汉族生产技能影响胡人
9 . 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B.战国、分裂与融合C.东周、分裂与融合D.战国、开放与融合
10 . 以下图片内容揭示当时历史特点是
A.国家分裂
B.民族交融
C.佛教盛行
D.文化差异
2019-03-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