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
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2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42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4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72年在甘肃嘉峪关发掘的魏晋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西北与中原的贸易往来频繁
B.经济重心向西北移动
C.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D.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2022-03-0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书·蠕蠕传》载,“二年(公元429年),世祖(拓跋焘)大举征之(柔然),东西五道并进:平阳王长孙翰等从黑漠,汝阴公长孙道生从白黑两漠间,车驾从中道,东平公娥清次西从栗园,宜城王奚斤、将军安原等西道从尔寒山”。这一行动
A.保障了京都洛阳的安全B.开始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缓和了南北方民族矛盾D.为结束北方分裂局面创造了条件
2022-02-17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商业交换中货币的使用不断减少,谷帛在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中的地位日益增高。这一变化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重视
C.商业经济发展日趋衰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8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金元时期
9 .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壁画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小农经济农牧互补
C.社会生产多元并存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2021-12-09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好题精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先生认为:“(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钱穆意在说明
A.隋唐繁荣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
B.制度创新和继承促进隋唐繁荣
C.北朝的制度创新明显优于南朝
D.南朝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