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清朝乾隆一一道光年间临清关(著名运河钞关,位于今山东临清市)实征税额的变化统计。其发展趋势说明
A.华北商品经济出现衰退迹象B.海运发展导致漕运地位下降
C.临清成为华北最大中转市场D.北方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从中国前往美洲的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它是一种资本巨大的远程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出现
A.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情况加剧B.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C.刺激了中国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1393到1851年的中国人口数据统计表,其中对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时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B.农作物新品种的传入
C.政治稳定与政策鼓励D.抑制土地兼并的结果
2021-06-04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货币的流通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图为中国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651-1700年间清朝建立导致经济崩溃
B.白银大量输入推动了18世纪经济的繁荣
C.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引发鸦片战争
D.1840-1860年间赔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2021-05-29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5月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明人记载当时“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视白银为奇货”。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着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据此可知
A.中外双方在贸易上存在契合点B.闭关锁国阻碍外贸发展
C.洋货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货币白银化的趋势明显
6 . 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
C.百姓税负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
7 . 晚清时期,台湾茶业逐渐发展起来,厦门“泉郡五县乡民渡台做茶佣工者向以数万计”,其中许多就是采茶工;而武夷山茶工几乎全由江西男子充任,“闽山摘茶”成为江西贫苦农民谋生的一大出路。由此可知
A.茶叶生产中心发生转移B.茶业发展带动人口流动
C.东南地区租佃关系盛行D.对外贸易刺激茶叶经济
2021-05-13更新 | 71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为明代的货币制度和货币币材变化。这一变化
时间年号主币铺币货币制度货币币材
1368~1436年明前朝大明宝钞铜钱钱钞兼行纸币
1436年正统元年白银大明宝钞银钱钞兼行铜钱
1525年嘉靖四年白银铜钱银钱兼行白银
1581年万历九年白银铜钱银钱兼行白银
A.结束了货币混乱的局面B.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C.营造了宽松的商业环境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 . 北朝民歌《木兰诗》最早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此后,木兰形象在文艺作品中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木兰形象描写出处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
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心如麻无心纺织,恨敌寇犯边关侵我乡邻,可惜我曾学就浑身武艺,不能够分亲忧为国效力”“但愿一去旗开得胜,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豫剧电影《花木兰》(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出品)
根据材料概括“花木兰”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10 . 会馆是明清时期在异地经商的同籍商人从地缘乡情出发,沿着乡土社会的路径进行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兼具地域性与行业性。这表明会馆
A.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文化现象B.旨在调和行业内利益竞争的矛盾
C.彰显了商业资本发展日趋集中的趋势D.有助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
2021-04-24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5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