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98年,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士绅认为西方的强盛是西方人“得吾教之分数”“其心朴厚”“重信义”“贵廉耻”“上下一心”。因此,“欲救中国之敝,必自正人心始,欲正人心,必自明教化始,此自然之理也”。这可用来说明该维新人士(       
A.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对东西方国情缺乏理性认识
C.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D.认识到开发民智的重要性
2024-03-26更新 | 383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辽宁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曾在英国传教士创办的书馆工作,他翻译了大量自然科学及史地书籍,也介绍了西方政治的优点;但他也曾对友人说:“(西人教中之书)其理诞妄,其说支离,其词鄙晦……而欲以是训我华民……必欲务行其说而后止,行之则人心受其害矣。”王韬的言行反映了他(       
A.救亡图存的坚定立场B.推崇中体西用的主张
C.以夷为师的复杂心态D.针对文化专制的控诉
2024·内蒙古赤峰·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严复把英语中的soCiety翻译为“群”。康有为、梁启超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李大钊则指出,群体的道德破灭必然引发“亡群”的后果,知识分子必须意识到自身所负载的重任。“合群”与“亡群”共同反映出(     
A.知识分子在救国方式上达成共识B.迂腐守旧的封建思想仍占据主导
C.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D.有识之士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2024-03-19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4 . 有学者认为,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下列属于晚清时期出现的中国“民主模式之争”的是(     
A.中体西用和中体中用之争B.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之争
C.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争D.照搬西方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之争
2024-03-15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辽宁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荫桓的命运沉浮张荫桓,晚清大臣,数次出使海外,与多国公使建立关系网络。其为变法之先导,“戊戌六君子”遭斩于菜市口后,张荫桓遭下诏诛杀,后由于外国干涉而得以免死,转为流放新疆。最终于1900年再次被慈禧下诏诛杀于成所。

下面是诏杀与营救及死后多方人士的态度与做法

“他背叛了我,现在变成了我的敌人”

——李鸿章

“各国公使为一位曾经出使外洋的中国大臣提出最强硬的抗议,才暂时保全了他的性命……这样一种判决,是如何的可怕”

——【美】马士

(慈禧招抚义和团,公开向列强宣战后)张荫桓长期从事外交,实乃“汉奸”“通敌”的代表

——义和团

“(应)将张荫桓一切罪名开除,赏还原衔,追予溢典”

——美国公使

(张荫桓死后)“将张荫桓开复原官,以敦英、美两国邦交”

——李鸿章

——摘编自徐漫《从张荫桓之死看晚清政局》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影响张荫桓命运沉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防止“张荫桓之死”的再次发生?
2024-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的思想到他的再传弟子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非名教所能羁络”。晚明文人通过结社,“一方面学习时艺,来揣摩风气;另一方面来选择知己的朋友……所以明季几社的成立,只师生通家子弟在一块结合,外人是不能参加的,后来才门户开放”。江南的几社不满足于科举制艺的训练,急切地大声发出声音,触及时事,试图纠正时弊。复社成立以后,几社和其他文社都以团体成员加入,不过复社并没有取代其他文社自身的活动。复社的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崇祯二年(1629年)参加苏州尹山成立大会的人中,来自南直隶(今江苏、安徽)有235人,浙江168人,其他成员来自江西、湖广、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合计680人。

——摘编自樊树志《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

材料二   1895年8月,在帝党官僚首领翁同龢的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但因该会主张立宪治国,因保守派极力抵制,很快遭到朝廷封禁。就在强学会解散之际,其他地方开始兴办学会。在1895至1898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学会将近90个,在明确以会命名的68个团体中,湖南、上海、北京分别有17个、15个、12个,合占六成以上。嗣后,慈禧听政,即谕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著褫职治罪,再申“联名结会之禁”。

——摘编自李玉栓《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时期文人结社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明文人结社相比,概述19世纪90年代文人结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王韬认为:“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试观泰西各国凡其骚驳日盛,财用充足,兵力雄强者,类皆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委经议院受酌。”郑观应指出:“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偏其平。“这体现出(     
A.传统思想对国人认识西方具有两面性B.民本与民权思想本质上存在一致性
C.知识精英已具备领先时代的思想见识D.近代政治转型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7年,出身仕宦之家的孙宝瑄在其日记中写道:“居今世而言,学问无所谓中学也,西学也,新学也,旧学也,今学也,古学也,皆偏于一者也。惟能贯古今,化新旧,浑然于中西,是之为通学……通则无不通矣。”这折射出当时(       
A.救亡思想新旧杂陈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变革呼声日渐高涨D.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在近代中国不被熟知,而生物进化论却在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巨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     
A.忽视自然科学B.教育水平的低下
C.民族危机加深D.戊戌政变的需要
2024-03-06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暨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中国日渐被卷入由近代东西方列强帝国主义扩张所形塑的世界体系,时人已经逐渐认识到,思考中国问题必须同时思考同一时期的欧洲与全球问题,以辨别中国在全球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并提供一种具有比较性的全球视野。单纯地从中国自身历史轴线上思考中国问题已不太可能。从这样的视角出发,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反抗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的思考》


根据材料,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03-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