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梁启超以《时务报》主笔扬名天下,也屡屡“以文乱法”引发事端。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时务报》的重要支持者,但也认为其某些观点会使“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要求湖南巡抚“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主张冲击了传统观念B.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异曲同工
C.湖南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D.革命思想传播冲击了清廷统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历史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出了一个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的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并分析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4 . 甲午战争失败,中国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只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该政治运动(     
A.是在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
B.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C.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理论依据
D.一定程度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实现了预期目标
2023-12-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898年12月19日,上海的《北华捷报》报道说:“我们欣慰地从北京获悉,新的京师大学堂正在开办……校长丁韪良博士已经搬入了位于大学校园内的临时寓所之中。”此报道可佐证,清末(     
A.戊戌变法顺利推行B.西方文化侵略加剧
C.新式教育已成趋势D.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2023-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6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例举了多项清朝未遵守经义或违背经义的事件,并提出“吾中国法古经之治足矣,本非取于泰西”。康有为意在(       
A.践行“中体西用”B.宣传儒学主张C.减轻变法的阻力D.促进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上呈了《突厥削弱记》指出,突厥(奥斯曼帝国)自明叶后势压全欧,然而三百年后,“欧人新世勃兴”,英、法、俄、德、意、奥“分割其要壤……内干预其政”,以致“国民愁怨咨嗟……革命四伏,人人思易朝逐君”。康有为这一举措意在(       
A.介绍世界形势B.践行托古改制C.抨击列强侵略D.宣扬变法图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维新运动(       
A.要发动群众B.实行根本变革
C.具有局限性D.全面接受西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同时,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是茫昧无稽的,意在树立“新圣”。据此可知,康有为(     
A.意在减少维新变法阻力B.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革新
C.要求废除旧法创立新制D.借助孔子维护专制皇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