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2022-09-23更新 | 63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15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A.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B.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D.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人文主义者编写通俗的小册子向社会各界宣传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用戏剧、雕刻、绘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人性美与自然美;办各级各类学校,讲授非基督教的古典学问,以新型的教学方式传授时代精神。这说明文艺复兴(     
A.主要目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一定程度上具有世俗性与大众性特征
C.取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入
D.有利于帮助欧洲的民众摆脱宗教信仰
2022-07-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欧洲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并结合史实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022-07-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世纪,一切官方用语,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文,平民大多看不懂。但丁创作《神曲》时原打算用拉丁文,但最终改用了佛罗伦萨方言。但丁此举旨在(       
A.宣扬新兴思想B.否定宗教地位C.解放下层民众D.维护民族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4到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重商主义D.自由主义
8 . 纸币是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上的图案体现了一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 从1793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逐步发行带有固定面额的纸币。正面均为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背面均为空白。



(注:不列颠尼亚女神,不列颠群岛的守护神,英国海洋力量的象征。
她的形象是身披盔甲,手持海神波塞冬三叉戟和盾,背向大海。)

材料二 二战后英格兰银行对纸币图案进行改革,正面均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面则选取了不同人物。以下是部分纸币反面图案:



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

位于西敏寺诗人角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塑像

工程师马修•博尔顿(瓦特资助人1728-1809)、詹姆士•瓦特(1736-1819)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793年英格兰银行为何会选择不列颠尼亚女神作为英镑的图案?
(2)请你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镑反面选取三组人物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作家蒙田在《论经验》中写道:“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我们寻觅别的条件,因为我们不会利用自身的条件…我们踩高跷是白费力气,因为在高跷上也得靠自己的腿走路,坐上世界最高的宝座也只能靠自己的屁股。”蒙田意在(       
A.说明要注意积累经验B.破除对宗教神灵崇拜
C.唤醒民众的理性思维D.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0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