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天竺舞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  )
A.政治制度创新B.文化辉煌灿烂C.民族关系和睦D.文化政策兼容
2 . 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等小说塑造了许多形象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如《《崔待诏生死冤家》》中渴望婚姻自主的球秀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聪慧过人的苏小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追求独立人格的杜十娘。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经济发展促成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B.主流思想变迁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
C.小说逐渐迎合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D.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

——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微历史轨迹制时代特点》

材料二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潴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延领认为,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

——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中国国民体质羸弱,被讥讽为“东亚病夫”。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此后全国掀起了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七十年来,我国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3695 个,创超世界纪录1332次。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体育健儿们发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七十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体育是影响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美国文化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载体。美国人对许多问题政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资深媒体人哈里森·瑞里就观察到,“美国人在社会中已经分崩离析,经济上压力重重,道德上无所适从。如果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的话,就是体育了。 ”一位文化学者甚至认为美国实际上是一个“体育共和国”。

——摘编自徐国琦《试论体育视角在美国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分析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体育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作用。
2024-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大墓出土墓志一合,发现时受地下水侵蚀严重,对志文的释读有较大的影响。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博物院,利用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制成《隋炀帝墓志》几种新图版。以之参验原石,校订墓志释文多处,并推定志尾铭辞格式。据新释读,大业十四年炀帝死后,权殡流珠堂,八月一日葬西陵,至贞观元年葬今曹庄大墓。墓志叙事,或与中晚唐文献记载炀帝由吴公台改葬雷塘一说相合。据此可知(     
A.墓志属于第一手史料,其对人物的评价客观真实可信度高
B.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助推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进展
C.历史真相的获取,离不开考古实物和文献史料的双重互证
D.出土文献的释读,应当参照传世文献的记载展开合理想象
6 . 从商鞅变法推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的强制性分家异财制度,直到汉初亦沿袭。但从西汉末开始,累世同居之风兴起,如樊重“三世共财”、蔡邕“三世不分财”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C.宗法思想在汉代复活D.封建国家对基层控制力削弱
7 . 2004年意大利《文化与景观法典》第111条规定:“传统的合作模式中,私营部门主要负责酒店、餐馆和提供旅游服务、产品相关的商店;公共部门则专注于历史建筑、公园和博物馆等。但当公共部门缺乏充足的经费时,这种模式就会受到质疑。”这说明文化景观的保护(     
A.应该由私营部门主导B.需私营部门更多参与
C.不应由公共部门管理D.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8 . 下图是特种邮票《癸卯年》中的第二枚“同圆共生”;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表达出“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背景衬以晋代傅玄《拟天问》中“玉兔捣药”的纹饰,表达“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的愿望。该作品主要体现了(     

A.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B.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9 . 晚清时期,最先将反缠足思想带入中国的是传教士,但在中国影响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对缠足的态度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维新变法达到高潮B.关注女性的身心利益C.民族意识的觉醒D.跟上了世界潮流
2024-01-30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9至11世纪,西欧文化人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他们最强烈的自觉意识是进一步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上述信息折射出当时西欧(       
A.教会垄断文化教育B.宗教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C.注重传承古典文化D.文化教育沦为神学附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