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5 道试题
1 . 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希腊文化(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2 . 宋代民间印书的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书商在精刻本刊行时呈准官府保护,要求官府颁布禁止翻刻的法令。据此可知,当时(       
A.商业和城市繁荣B.理学形成和发展C.活字印刷术普及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
2023-09-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多形成资本主义租佃农场制,南美则多建立封建主义大庄园制和大地产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美洲存在文化差异
B.宗主国的发展程度不同
C.三角贸易影响程度有别
D.美洲本土文明先后湮灭
2023-09-1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4 . 16世纪下半叶建成的天一阁和佛罗伦萨的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是两大久负盛名的家族图书馆。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范钦从《易经》中“天一生水”获得灵感,建“天一阁”于其宅东。其藏书主要以宋元以来的刊本、稿本、钞本为主,甚至是孤本、珍本,其地方志书数量比《明史·艺文志》记载的还多。范钦提出“书不出阁,代不分书”,并有一套严密保管制度而成为中国藏书楼系统、完整的参考范本。天一阁首次破规接受外人参观的是黄宗羲,因向朝廷献出珍本获乾隆褒奖而为社会、学界所熟知。

洛伦佐图书馆是意大利最富有的美第奇家族的私人图书馆。它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以罗马柱式为主要元素。因设计方便读者阅览引起很大反响,被各地图书馆效仿。洛伦佐收集的书籍都是用羊皮纸制作的手抄本,除许多珍贵的古籍手稿外,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

——摘编自曹盛盛《从“天一阁”到“洛伦佐”图书馆:论建筑设计对推进国家文化建设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天一阁”与“洛伦佐”图书馆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天一阁”与“洛伦佐”图书馆在文化上的主要价值。
2023-09-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5 .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下图是基督教的演变过程,其中的第二次分裂(       
   

A.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
B.大大削弱了上帝的神圣性
C.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
D.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
2023-09-12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文明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而散播到中东,同时希腊人也接受并运用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按君权神授设计的君主集权、行省制等进行管理,由此亚历山大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据此,对“希腊化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A.武力扩张成为了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
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
C.区域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孕育出新文化
D.波斯的政治制度领先世界
2023-09-1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011930年间入境美国的移民达1821万,平均每10年为607万,但在19311940年间入境移民只有52万人,如果除去被迫迁离美国的45万移民,那么实际入境人数只有6.8万,是1820年以来的最低时期。而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美国参战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数百万青壮年奔赴战场后,劳动力不足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先后同墨西哥、加拿大、纽芬兰等国签订引进合同劳工的协议。受这一政策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劳工人数高达500多万,他们在美国各地从事采矿、农业、纺织和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如果说政府引进合同劳工标志着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由严格限制向灵活放宽转变的开始,那么194312月,美国国会废除所有排华法案则是这一转变的继续。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围困的同时,频频颁布难民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53年的《难民救济法》、1957年《难民逃亡法》、1960年《公平难民法》和1962年《移民与难民法》等。其中1953年法案是为东欧的政治难民制定的,1957年法案接纳了匈牙利逃亡者,1960年法案的安置对象是古巴革命中被推翻的亲美势力。当然,美国也实施了一些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法案,如19537月法令允许500名外籍孤儿入境。除了吸纳接受难民,1957年法案规定:凡是来美修业的学生、教授和技术人员,如果担心回国后受到迫害,则可居留美国,其配偶和子女亦可自由入境。1960年法案实施后,到1980年,美国共安置了80万古巴难民,他们来自社会上层,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优越,因而构成了西半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才流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茂信《1940198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美国的社会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以来,内地汉民族大规模移民实边,导致云南人口增长迅猛,对棉花、棉布、棉纱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民间资本借此大量涌入云南,进而催生众多商帮从事棉花、珠宝、玉石、生丝、茶叶的贩运。至晚清时期,活跃于云南大理市场的商帮、商人、商贩把外国来的洋货贩卖至内地,而且还收集、出售土货。各路商帮还把英、法等国需要的黄金、白银、黄丝、大锡、鸽、石磺等工业原料及山货药材、土特产品等主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尤其是腾冲商帮,其以贩运洋货、提供原料为主要业务,年出口黄丝迭30万斤。但英国于1886年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以后,原来互通有无的商道,成为英国向西南地区倾销商品的通道。原来滇盐入缅,现在是缅盐反倾销于云南,输入云南的棉织品大量增加,输缅的中国土特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主要对外商道被封锁,这反而给云南贸易带来了机遇,滇西成为进口棉花、棉纱转运的枢纽,进口棉纱、棉花量竞大幅度增加,出口生丝量竟亦有增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川滇桂各省商家鉴于海上运输棉纱的困难局面,乃转向缅甸,经云南陆路转运。云南腾越海关货检棉纱由1938年的18924担猛增至41022担,棉花由12472担增至15750担。进口货检总值由上年的国币200万元增至380万元。

——摘编自吴臣辉、周伦《试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商贸经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9 . 16世纪,钟表由澳门传人中国内地。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钟表的传人(     )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催生了时间经济的观念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萌生了儿童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秦汉以来,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孝”和“涕”成为儿童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教材无不从此入手编篡,众多孩童在私墊教师训导下对其反复背诵,倒背如流。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鞭批和戒尺惩戒是儿童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儒家文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教育儿童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岗对教育孩童提出四戒:一戒曼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成为古代教子规则之集中体现。

—摘编自颜星《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

材料二   近代教育学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尊崇儿童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以教育家的“民主精神”,去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天性,实施系列教育。1904年田汉在上海创办的“育婴堂”,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之一。此后,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堂等公共教育机构设施相继涌现,它们开设文化知识、品德修养、自然、格物、生理卫生等一系列课程,很多小学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陈嘉康提出“以游戏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提出“德育为先,智育为辅”的教育思想等。在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呼唤下,整个近代中国涌现出陶行知、陈鹤琴、沈百英、雷震清、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儿童艺术家。

—摘编自朱永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儿童教育不同于古代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