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2 . 汉代朝廷每遇要事,皇帝便召集群臣商讨,最终则交由君主决策。例如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公卿大臣讨论对匈奴政策,以大行令王恢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代表的两派大臣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种做法(     
A.体现了民主决策B.削弱了宰相权力
C.实现了政事公开D.推动了合理决策
2023-11-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3 . 提到元朝行省制时,有学者指出,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简便易行了。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适应了版图疆域的扩大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4 . 秦人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西汉时期有人上书说“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这(     
A.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B.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
C.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2023-11-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与斗争: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

材料   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利益和目标出发,从君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出发,客观上就必然会把君主及其家族置于和一切人对立的地位,使一切人、一切社会集团都成为专制君主的潜在对手和敌人,成为猜疑和防范的对象。……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组织必然会在运行中发育出某种受君主意志所左右,自行其是的“自主性”倾向,使官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异化于君主意志,相对独立的力量。这就势必和君主专制制度所要求于它的从属性,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目标发生错位与冲突。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君权与相权冲突的看法。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命令最终无效。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B.中枢机制的正常运行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D.皇帝的独尊地位削弱
2023-11-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汉朝设立①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隋朝州县两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行政,②掌军事、③掌财政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
州设④制约知州
……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⑥处的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将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补充完善。
(3)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表格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2023-1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治理的五大方面特点

(一)大一统的措施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
(二)“民惟邦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三)选贤任能的措施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
(四)社会治理的措施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
(五)“华夷一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边隧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
选取表中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特点,结合汉朝或唐朝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鸿胪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大唐六典·鸿胪寺》

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隋、唐前期

/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3-11-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洪武年间官方修纂图书情况(部分)

时间图书
洪武元年《军礼》一卷
洪武二年《礼书》、《大统历》(历法)《四书》、《六经》
洪武三年《大明集礼》五十卷
洪武四年《御史台宪纲》一卷
洪武六年《释奠先师孔子乐章》一卷、《大明律》三十卷
洪武十三年《臣戒录》十卷、《相鉴》、《昭示奸党》(胡惟庸案涉案人员证词)
洪武十六年《乡礼酒引图式》一卷
洪武十八年《大统历》、《大诰》(重刑法令)
洪武十九年《大诰续编》一卷
洪武二十一年《武臣敕谕》一卷、《武士训诫录》一卷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官制》十六卷
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十卷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律诰》、《教民榜》一卷

——摘编自郭姿吟《明代书籍出版研究》


如表对了解明初国家治理的特点有何帮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