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

——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材料二     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价值取向问题,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基本稳定延续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对于大版图、人口众、多民族、区域差异大的大国而言,维持统一无疑具有政治上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也是任何执政集团先进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中华民族而言,郡县制的这一灵魂至今并不过时。

——摘编自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分别说明两个时期实行不同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核心是层级的变化。作为地方高层的道、省、州等统县政区,主要由原监察区或军事区等虚区转化而来,其总体上幅员缩减。例如,郡的幅员不断缩小而至消失,但后人常把州、府主官雅称为郡太守。

秦汉以来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概况

层级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东汉后期)州

郡、封国

县、道、邑、侯

唐后期、五代

道/藩镇

州、府

布政使(俗称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刻、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023-1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君权与相权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主要矛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把中央官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对相权加以限制。

——徐晓全《中国占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瞹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材料三   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利益和月标出发,从君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出发,客观上就必然会把君主其家族置于和一切人对立的地位,使一切人、一切社会集团都成为专制君主的潜在对手和敌人,成为猜疑和防范的对原。…度市建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傣组织必然会在运行中发育出某种受君主意志所左右,自行其是的“自主性”倾向,使官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异化于君主意志,相对独立的力量。“里…这就势必和君主专制制度所要求于它的从属性,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目标发生错位与冲突。

——张星久《中国君立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机构设立“三公”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设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宋和明朝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
4 . 中国古代地方层级变迁的有一项基本规律——由虚入实,高层政区(第一层政区)往往是由非行政区演变而来的。下列没有经历此种演变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秦代的郡B.东汉的州C.唐代的道D.元代的行省
2023-10-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汉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大反腐力度C.削弱宰相权力D.缓解皇族矛盾
2023-10-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

——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

材料二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11月到1358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

——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
7 . 据《元典章》卷四的《外省不许泛滥咨禀》记载:各行省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要求各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据此可推知,元朝(     
A.行省制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B.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渐激化
C.中央政府简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行省制度蕴含着分裂因素
2023-09-24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9月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监察事务,但是“三司官僚,意见各殊,苟谋非己出,辄多方沮格”,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英宗之后,选派高级官员长期“巡抚”一省遂成常态。这说明(     
A.地方制约机制复杂B.京官地位更加重要
C.官僚队伍高效行政D.中央集权逐渐完善
9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高门士族占比

宗室、外戚占比

寒人占比

西晋

48%

19.1%

32.9%

东晋

78.4%

7.4%

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
2023-07-17更新 | 4598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