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清朝诸位皇帝大都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向蒙古颁布了应遵守的法律制度。顺治年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之后在康、雍、乾年间多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在蒙古部众中建旗佐,严格划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以防止各旗间的联合。清政府还从法律上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不许蒙汉通婚,不准内地汉人到蒙地从事农耕,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清代边疆民族立法之举措使得清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手段保障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悦。1875~1878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清军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驱逐了阿古柏,收复了伊犁失地。

——摘编自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

材料二清朝的“盛世边疆”仍然存在着古代历史条件局限下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边疆内部及其中原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上形成的深刻隔阂,各区域社会形态差异较大,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形成紧密的整体,维系国家统一主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共识。19世纪以后,清朝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和意愿必然逐渐低落。无论是为防止已经内部化的边疆矛盾再度激化,抑或是为杜绝外部新的边疆矛盾产生,清政府采取的都是以“不变”求“稳定”的安全策略。战争动乱及五口通商对东南沿海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迅速传遍全国,新旧矛盾交织的边疆地区,成为列强觊觎的薄弱环节。中国边疆被完全卷入列强的全球地缘竞争之中,“宗藩体系”土崩瓦解,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呈现出从全面包围,到逐次剥离,直至豆蔻瓜分的态势。

       ——摘编自李皛《全球化视角下的晚清边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立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藩属、朝贡等名义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是名义上的归附。一般而言,天下观只是一种观念,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外化"的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据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和天下观》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据焦润明《论近代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朝代的边疆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观和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
3 . 2022年7月12~1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

历史遗迹相关介绍
楼兰古城处于西域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后来楼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已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已校尉城”
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龟兹古城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西域的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互龟兹。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其辖4镇、16府、72州之地
交河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了两千多年的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伊犁将军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1871年,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势力侵入新疆,并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势力并于1881年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4 .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2022-09-09更新 | 1450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冰嬉

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

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

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

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
2022-08-16更新 | 835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隆庆四年(1570),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与俺答汗闹翻,归附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支持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方逢时的建议,采取安抚政策,优待把汉那吉,并以此为契机改善与蒙古各部的关系。隆庆五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把汉那吉为昭勇将军,其他蒙古诸首领也被封为都督同知、指挥同知、千户、百户等职;俺答遣使贡马。万历初年,张居正为首辅,一方面,以“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八事督课边臣,务必使边防军事落之实处,行之有效;另一方面,知人善任,大胆任用堪当一面的将领全权处理边防事务。当时如谭纶、王崇古、方逢时、张学颜等等,都在北边防务上发挥了作用。万历初,“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在张居正执政时期及其后二三十年间,北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善蒙汉关系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蒙、汉关系改善的历史意义。
2022-06-03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归明人是宋朝蕃汉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原本是蕃属少数民族,在宋朝招诱、笼络政策导引下,投附宋朝,成为宋朝的臣民。

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年)即位之初,就将安抚归明人作为宋朝招徕周边民族、巩固沿边地区统治的重要国策。据《庆元令·田令》载:“诸归明人应给田者,…每三口给一顷。”宋朝在政治上也给予归明人许多待遇,这主要表现在归明人子弟的荫补、差遣官职、参加科举、编入军队等诸多方面。”朱熹曾评说:“今日理会一件要紧事,国家养许多归明人及还军年老者,费粮食供之,州郡困乏,展转二三十年,都缩手坐视其困。”

——戴建国《宋朝对西南民族归明人的政策》

材料二   下表是明清两代管理西藏措施的对照表

朝代西藏
明朝承认元朝时所授予的僧侣封号,陆续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朵甘卫指挥使司以及宣慰使司等行政机构,并颁发印信和官服。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人士进行管理。
清朝中央设立理藩院,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对五世达赖喇嘛册封,康熙皇帝对班禅大师进行册封,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宋朝对归明人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代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共同特点。
8 . 1737年,乾隆就中国沿海经常遇到琉球等国的飘风难民一事,下旨称:“……内外并无歧视,外邦民人既到中华,岂可令一夫之失所!嗣后如有似此被风飘泊之人船,着该督抚率有司加意抚恤……遣归本国,以示朕怀柔远人之至意,将此永著为例。”这道旨意反映的信息有
①传统宗藩关系              ②基层社会治理              ③君主专制政体              ④民族平等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28更新 | 60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
9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河南省2022届高三3月文综历史试题
10 . 《清会典》记述理藩院:“掌外藩之政令,制其爵禄,定其朝会,正其刑罚,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国之威德。”由此可见,清朝初期处理"外藩"的政策特点是
A.满藩分治B.因俗而治C.藩汉两制D.区域自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