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举孝廉”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好人”们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简析其成因。
2 . 相传古希腊诗人荷马(约前9世纪-前8世纪)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统称《荷马史诗》。史诗描述了前12世纪迈锡尼人对特洛伊所进行的大规模远征以及战后的故事。近代西方学者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荷马史诗》的许多描写同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出土实物相符。这说明
A.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第一手资料B.荷马史诗是传播古代希腊文明重要载体
C.文学作品的虚构夸张成分不具史料价值D.文献只有与考古挖掘互相印证才有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长期以来,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是
A.要保护自然环境B.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C.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D.要保护世界遗产,联合国责任重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贡举,多承唐五代旧制,取士科目主要有进士、诸科。进士主要试诗赋,兼试论、策,诸科则主要试帖经、墨义。从北宋建国到王安石变法之前,虽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而对于贡举科目、考试内容却因循守旧。熙宁二年,王安石擢为参知政事,进行贡举改革,主张经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通经为了致用,于是罢明经、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士,断然罢诗赋,专以论策试进士。熙宁六年设明法科,规定进士及第后,必须经过律令大义和断案的考试,才能注官。熙宁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编订的“三经新义”作为全国学校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范本颁行全国,实行“一道德”。

——据张希清《论王安石的贡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贡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贡举改革。
5 . 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材料反映了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下表)。据此可知
人物对唐太宗的评
刘昫“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成尽其才……终平泰阶,谅由斯道。”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式,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王夫之“况太宗之以夺大位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患乎”

A.历史服务于统治者需要B.评价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
C.认识角度差异影响史论D.历史评价反映了论者的权威性
7 . 对于王安石变法,历朝历代都褒贬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   纵观九百多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其所以迭宕起伏、毁誉不一,也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九百多年的“社会气候”。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不仅是熙宁(宋神宗年号之一,1068年-1077年)、元祐(宋哲宗年号之一,1086年-1094年)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也是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梁启超撰写的《王荆公》,是20世纪研究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它一改南宋以降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否定性评议为主的局面,将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思想与当时改良以图中国强大的思想联系起来,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遵奉,从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结合变法措施,分析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被视作“剥民兴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着眼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反映的不同“社会气候”。
2021-12-01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如下说法,对这些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传统与变革》作者费正清和赖肖尔他的一些改革是在经济和行政上向前迈出的步子,而其他的措施只是以前制度的恢复。王安石像汉代的王莽一样,宣称他的改革符合古代经籍的内容
《世界文明史》作者伯恩斯和拉尔夫王安石的利农主张成为近代各国政府推行某些措施的先声,他的总纲领接近一种“国家社会主义”
《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王安石所行的政事有一定功效,但引起的弊端极大。免役法利大于弊,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所置将兵未必精强等
A.王安石变法过于久远难以评价B.没有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C.评价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D.文献与实物史料须相互印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对商鞅变法评价
王安石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辨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01069年奏折)
苏轼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失也。(1071年上神宗皇帝书)
李纲
(两宋之际抗金名臣)
秦用商鞅之令而卒并六国。改法更令,信赏必罚,以壮国威,以养士气,使之有勇而知方,然后兵乃可用也。(《李纲全集》)

——摘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1)据材料指出宋代官员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10 .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
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