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务弱外兵。其后中央的军政,不加整顿,禁军也弄得很腐败。又历代厢军升为禁军的很多,每遇荒年,又把招兵看作救荒的政策,于是兵数骤增。熙宁三年行保甲之法,以十家为一保,保有长;五十家为一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都保正、副。户有二丁的,以其一为保丁。保丁中每日轮派五人备盗。后来才教保长以武艺,教他去转教保丁。王安石欲以民兵代募兵。据章惇(熙宁变法参与者)说:当时赏赐,都取封桩或禁军缺额的钱,不曾费部一文。阅艺分为八等,劝奖极优。所以仕宦有力之家,子弟欣然趋赴。引对的时候,所骑的都是良马,而且鞍鞯华楚。马上的事艺,往往胜于诸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史》


(1)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保甲法实施的影响。
2021-05-10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尽管轰炸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水平,并有50多万美军投入了战斗,但要想获得胜利却很渺茫。而与此同时战争拖得越久,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也就变得越强烈。”这场战争
A.是二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的B.发动的同时,美苏在加勒比海地区正剑拔弩张
C.最终迫使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和美苏争霸策略D.宣告了长达数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2021-05-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牛顿的坟墓上,立着一块用白色和灰色的大理石装饰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是一幅牛顿斜躺着休息的画像;一幅天象图,上面标示着1680年彗星划过天空的轨迹;一个小天使一边摆弄棱镜,一边给太阳和月亮称重。碑铭用拉丁文写成,记录着牛顿“思维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和“他自己特有的数学法则”,并宣称:“整个人类都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生命而欣喜。”

——摘编自【美】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开始,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伏尔泰。他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主要成就,概括牛顿“思维力量”的特点与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并简评这种宣传方式。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南宋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同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人应役”,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取钱币纳官。“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认为它利多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满怀激情地传达工人的呼声:“我卖给你的商品和别的商品不同,它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比它本身的价值大……你在劳动上赚的,正是我的劳动实体上损失的,使用我的劳动力和劫掠我的劳动力完全是两回事。”该理论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②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③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④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4-23更新 | 69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