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氏族组织时代,以宗法制为内核的祭祀礼仪系统十分讲求身份层级的划分。这种礼俗间的分野、互斥,实则是贵族祭祀系统中的“位”(意为丛木标识的社祀)现菆象。庶民被拒于“位”外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中枢同民间社会在意识管控结构上的隔菆阂、断裂。面对战国时代激荡的社会变局,商鞅吸纳秦地尚武的族群基因,他垫平贵、庶之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制下的秦国社会走入了臣民身份重新界定,阶层重新划分,国家专制权力得以成功介入基层社会,传统五等爵制维系下的贵族秩序变成了军功爵制下的新的信仰秩序。秦地的民间信仰也发生了由室家内祭向乡土外祀的转变,由宗族情感寄依转向了地域情感寄依,最终促成了郡县制帝国的形成。

——摘编自熊永《“菆位”于里社:战国秦地的民间信仰秩序统合》


(1)据材料,概括商鞅改革秦国爵制的措施,并说明爵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爵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6-0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自北魏以来行之有效的均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大索貌阅”的户籍制度,采取“轻税之法”,减轻直接生产者的负担;将服役年龄由18岁提高至21岁,服役时间由每年30天缩短为20天,后又规定男子年满50岁者可以纳庸代役;户调从一匹(4丈)减为2丈;均田户始受田年龄仍然保留在18岁。为了防止官吏徇私舞弊,隋朝中央政府制订了具有赋役定额、免役标准、户等高低等指标的“输籍定样”,颁行各地,统一执行。由于隋文帝君臣励精图治,出现了令史学家称誉的“开皇之治”盛况。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为恢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措施的历史影响。
5 . 在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时期,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大都有公共用途,如雅典大剧场、德尔菲的体育馆、色摩比利的浴场以及意大利坎努西姆的供水渠道。这说明当时的公共建筑
A.有着宗教情怀B.强调个人价值
C.彰显民主精神D.体现公民平等
2021-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临考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7 . “常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市场调节手段。王安石变法后重点改革“常平制度”,力求“新法之中,兼存旧法”(见如图).据此可知王安石的“常平制”改革
A.导致冗官问题B.强调金融管控
C.涉及业务多元D.侧重军事领域
2021-05-14更新 | 3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中秋金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星堆文明是距今4800年至3100年长江上游巴蜀地区的早期文明,其中出土的太阳轮、黄金面具等颇具异域风情;而出土的陶器、玉器及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和铭文,无论形制还是风格又带有较明显的中原文化和江汉平原文化因素。这有力地证明了
①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②古蜀地区已同其他地区有文明的交流
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
④长江流域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 .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42年的漫画《“东线”牙痛》,牙痛让希特勒痛苦难当,他手中举的是一张俄文的战争公报。希特勒的牙痛源于
A.二战走向了战略反攻阶段B.德国的军事进攻态势受阻
C.苏联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D.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增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