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秉忠,那州(今河北省那台市)人,元初政治家和文学家,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改名秉忠。刘秉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所不精。1250年夏,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万言书,就正朝纲、选贤任相、修史定历、尊孔复祭等内容,提出了“以儒治国”的施政纲领。在国攻大理城时,忽必烈号令蒙军踏平大理。刘秉忠等人冒死进谏,忽必烈最终放弃了蒙古屠城旧制。刘秉忠还参考中原制度,制定内外官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1264年,在奉命主持新都城建设中,他以《周礼考工纪》为指导,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规划建造了大都城。刘秉忠以其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权学宜《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秉忠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做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国光于万历五年(1577年)出任吏部尚书,上奏《条议吏治书》,主张官吏选拔与考核不应受个人名声、资历的影响,而应注重真才实学和个人能力,做到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他重视对地方刑捕官员的任用及考核,提出以地方安危为重,应任当其才而不必拘于资格和凭照。他认为均平赋税、扶贫扶弱、抑制豪强使百姓安居乐业是地方官职责所在,针对地方豪强勾结官吏欺瞒隐漏造成赋役不均、税收难征的弊端,王国光认为应对参与其中和徇情枉法的地方官员采取有效的问责手段。对于官吏调处办法,他认为:“如果才力不勘繁剧、别无瑕疵者,方拟调简;其有瑕疵而才力难以遽弃者,拟以降用;调简者,授以相应简僻地方;降用者,不拘繁简,量才铨补,庶器使得宜,而惩过之典亦备矣。”他重申应区别官员任职.地方公务繁简程度,官吏在简地任职,则“事简而功绪易就”;在繁地任职,则“处繁而谤议易兴”。鉴于此,王国光还提出将府州县各地方繁简逐一重新核定,照旧分为上中下三等。万历皇帝对《条议吏治疏》深表赞同,诸条基本被采纳。王国光是明代高官,他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栗丽枝《<司铨奏草)所载明万历名臣王国光吏治思想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王国光的吏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光吏治思想的意义。
3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1905年秋,以新科进士被清政府派赴日本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学习。1908年,沈钧儒发起组织立宪国民社。1911年,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1913年他支持国会议员联合弹劾袁世凯,后又揭露和声讨直系军阀曹锟的违法贿选。1927年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培养了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亨元等。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平民法律扶助会,为被迫害的人民、抗日军人家属及进步图书杂志义务辩护。19461月作为民盟代表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共代表密切合作,争取和平、团结、民主、统一。建国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从事新中国法制建设工作。

——摘编自陈永忠《沈钧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钧儒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钧儒取得上述历史贡献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76次组卷 | 13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
2021-06-08更新 | 5608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了自1643年实施的《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873年政府又颁布(《地租改正条例》,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以货币形式缴纳。这些措施
A.维持了幕府的经济地位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打击了西南强藩的势力D.加速了农业集约化生产
8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10 . 1957年,苏联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洲际导弹和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终于使西方人相信“苏联人现在可以制造能够打到世界任何既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了”。受到党派政治攻击的刺激,以及美苏之间“异弹差距”的恐惧,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将颗科学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材料表明
A.冷战初期苏联优势明显B.美国党派政治决定冷战走向
C.军备竞赛推动冷战升级D.世界格局因冷战发生了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