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公元494年,数十万军队连同其家眷,从长城脚下一路奔袭至黄河南岸,并在洛阳及周边定居下来。这场远征的“策划人”拓跋宏感叹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崤函帝宅,河落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次官方主导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行动
A.削弱了西域的国防力量B.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通行
C.旨在实现南北朝的统一D.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豫让,晋国人,从前为 范氏和中行氏效力,但没有得到重用,遂投奔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很尊敬。后智伯被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赵襄子将智伯杀害。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豫让埋伏在其必经的桥下,再次被抓。赵襄子斥责他说:“你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最终自刎而死。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豫让这类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刺客盛行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以后,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了较为详尽的改革意见。他主张考试分三场进行,第一场考中学经济,内容包括中国史事、本朝政治论等;第二场考西学经济,内容包括各国地理、官制、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第三场考四书文两篇,五经文一篇。并规定每场的录取名额,第一场允许参试的人数为拟录取人数的十倍;第二场,允许参试的人数为拟录取人数的三倍;第三场时名额没有具体限制,凡中试者均录取,不取者罢归,第一场考试合格者方准参加第二场考试,第二场考试合格者方准参加第三场考试。张之洞认为这样做可以“先博后约,随场去取”,即首场先取博学,二场于博学中求通才,三场于通才中求纯正。张之洞还主张凡京官考试,诗赋、小楷与时文应一并扫除。其后不久,张之洞改革科举内容方案,得到清政府的首肯并命礼部详议条目,立即通行各省。

——摘编自黄新宪《张之洞与晚清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及废止》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科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之洞科举改革的主张。
2022-05-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汉民(1879—1936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天资聪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决定摒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正统”,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中。光绪二十八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又退学回国,积极宣扬“教育救国”。光绪三十年,再次东渡日本,系统研读政治学,并结识了廖仲恺等人。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编辑《民报》,驳斥保皇和立宪思想。光绪三十三年,追随孙中山在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还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担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期间,坚决贯彻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制订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给,不分官级,一律平等。1913年6月,因通电反对“善后借款”,被袁世凯免职。1914年7月,担任《民国》杂志总编辑。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认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易为野心家所利用,所以“必须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此外,他还致力于反袁的宣传工作,并于1916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汉民在清末民初时期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汉民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它也检验了改革开放十年的成果。为办好亚运会,全国数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体育总局也突破观念束缚发行体育奖券即体育彩票的前身,人们踊跃认购达4.3亿元。北京亚运会的成功鼓舞了全国人民以百倍信心投入经济建设中。这表明(       
A.扩大开放成为全民共识B.市场经济激发群众热情
C.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D.重大活动展示时代精神

6 . 材料   19417月中旬以前,西南方向上苏军各部队遭受很大损失,继续后退。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86个师被严重削弱。当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到19417月中旬共有63个师又16个旅。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40个师展开进攻,企图在行进中夺占基辅。由于德军未能在行进期间攻占基辅,遂增调第6集团军向基辅进攻,坦克第1集群企图从翼侧包围苏军。德军的正面突击和随之而来的翼侧突击,把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集团。720日开始,苏军从南面对德军坦克第1集群实施反突击,迫使德军转入防御。7月底,德军第6集团军突击集团重新对基辅发动进攻。苏军以筑垒地域的军队和预备队组成第37集团军,加强了基辅筑垒地域的防御,基辅市、州党组织还向苏军输送了3万多名共产党员,20万基辅居民参加了苏军。8月上半月,德军突至基辅近郊。91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期间,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预备队,建立了较为坚固的防御。

——摘编自段苏权《吸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四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辅战役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辅战役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72年,波兰被俄、奥、普瓜分、原属于波兰的克维曾地区被划归至普鲁士王国。1920年,该地区在国联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由于该地大多为日耳曼人,故只有稍多于7%的人愿意回到波兰,最终国联通过决议,将该地区划给了战败国德国.这表明(       
A.国联的委任统治缺乏民意基础B.国际联盟成为大国争霸的工具
C.凡尔赛体系忽视弱小国家利益D.国际联盟尊重民族自决的结果
2022-05-26更新 | 46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演练历史试题
9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鲍照(416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家世微寒,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揽为临川王国侍郎,宋文帝用他为中书通事舍人,但他在政治上始终受到压抑,同时在文坛上也受到轻视。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性珍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六朝诗坛,素称贻讥金粉,浮华纤巧,内容空虚贫弱,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鲍照的诗篇,则从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学语言,形成了他的诗歌豪迈的风格。鲍熙的代表作《拟行路难》写出了百战关山的老军人流离边塞,思乡难归的愁苦;《登大雷岸与妹书》,用细致的笔触,描绘自己在旅途中见到的江山雄伟景象,并以抒情的口吻,叙述旅途的艰辛;《瓜步山揭文》借描绘江中小山—瓜步山,为寒门才士吐气,并直接斥责了当时“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这一流人物,抨击现状,颇为大胆。

——摘编自王仲军《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鲍照诗作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鲍照、陶渊明等著名诗人的原因。
2022-05-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