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纪念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电子宣传册《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德国与苏联入侵波兰之时”,而在1939年10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在上议院演讲中称“必须明白:德国与苏联在波兰的行为有所不同……苏联政府推进的边界,大体正是凡尔赛会议后寇松爵士提倡的边界”。这表明
A.美英在对苏政策方面存在分歧B.政治目的影响对国际争端的评判
C.美国否认苏联对于二战的贡献D.英国纵容苏联以维护凡尔赛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挽救日益衰败的农村现状,乡村复兴从口号变为社会实践运动。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在各地创建县政建设试验区,率先进行乡村建设的试验。在试验区,乡建领导者加强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改革教材、完善学制、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济上,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并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向农民发放贷款,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根据国民政府有关自治事务的规定,不少实验区开展调查户口、整顿税收、成立民团或警察局、组建自治团体等工作。乡村建设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总体上却出现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廖仲恺(1877-1925),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20世纪初,青年时期的廖仲恺就踏上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征途,把自己的一生献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在中国北方发展组织,宣传革命,进行秘密活动,为辛亥革命积蓄力量。在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潮中,他担负起广东军政府的财政要职。之后,又积极进行讨伐军阀的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秉承遗志,支持工人群众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编自尚明轩著《廖仲恺》,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


(1)有观点称“廖仲恺是无产阶级的好朋友”,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2)分析廖仲恺成为爱国主义者的主要原因。
2022-05-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九)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宣帝时为颍川太守,尽力施行教化,他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定了条令教则,颁行于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种树木,养牲畜,去掉浮华奢侈的浪费。官吏民众中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兴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黄霸都能为他他们分别妥善处理,告其某处有棵大树可做棺椁之材,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乡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黄霸所说的一样。黄霸对郡中情况了如指掌,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日渐减少。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从而使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堪称天下第一。

——摘编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1)根据材料,归纳黄霸治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霸这类循吏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今广州市增城区)人,为官35年,曾担任南京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官至二品。湛若水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在岭海南北兴办书院40余所,弟子近四千;并为书院确立德与智“二业合一”的办学方向,提出以德为主的教育理念;又亲自撰写《大科训规》,为书院确立合理的管理规章;他甚至慷慨解囊,资助贫苦弟子。从南京退休后,他定居广州,从此办学、讲学不辍,足迹遍于岭海。学术上,湛若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体用一体”“万事万物无非吾心”等思想,构建了既认定“心外有物”,又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岭南心学体系。

——摘编自黄明同《湛若水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湛若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湛若水的优良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树湘(19051934),湖南长沙人。五四运动后,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与革命结下不解之缘。1925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1934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11月下旬,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陈树湘率领全师与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完成掩护任务后,陈树湘指挥部队向湘南突围,激战中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坪塘村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陈树湘和几名警卫员留下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在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乘敌不备,绞断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20099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据孟半戎《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壮烈人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陈树湘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树湘优秀品质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人的歌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一首《一起去旅行》于2017年传唱开来并获得了2018年年度十佳热门金曲。歌曲中有这样的歌词:“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和有黑人的洛杉矶,其实亲爱的你不必太过惊奇,一起去繁华的上海和北京,还有云南的大理保留着回忆,这样才有意义。”


从歌词中任意选择出现的两个城市,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用其中一件历史事件将两个城市联系起来,概述并评价该历史事件。(要求:列出所选的城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战争本身,更取决于经济后盾及人カ资源。特别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前线的战士,后方的生产能力和交通状况能否为前线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也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 1916年体现得尤其明显。到 1916 年之时一战已经进行了近两年,大批青壮年开赴前线,协约国后方生产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道何时结束,这让协约国方面深感压力。法国在大战发生前就已经人工匮乏,此时情形更为严重。英国昔日的傲慢态度也为绝望的情绪所代替,索姆河战役给英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仅在 7 月份,也就是索姆河战役的第一个月,英军伤亡或失踪的人数竟达 18.7 万之多。可以说,此时能否获得新的人力资源成为协约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关键。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等


(1)概括英、法在中国招募大批华工的背景。
(2)简要说明一战华工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初年(1522年),夏言上疏请求革除正德朝弊政。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员旗役冒滥,裁汰三千二百人。夏言担任谏官期间,先后弹劾了尚书王琼、王宪贿赂交结内侍以及宦官赵灵、建昌侯张延龄贪赃枉法的行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后来嘉靖帝沉迷道教,不问朝事,夏言曾多次上书反对,嘉靖帝对此十分反感,由此疏远了夏言。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言革除弊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夏言的为官品质。
2022-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